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500av导航大全精品,yw.193.cnc爆乳尤物未满,97se亚洲综合色区,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官网

除了基金經理,還有哪些工作機器人可以做?

前不久,也就是3月28日,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宣布,將裁掉超過40個主動型基金部門的員工崗位,其中包括7名投資組合經理,轉而用機器人代替。

 

而“機器人基金管家”,也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量化投資的計算機。據悉,貝萊德此次重組規(guī)模為300億美元,約占主動型基金規(guī)模的11%。其中,有60億美元將被并入集團旗下的BlackRock Advantage基金,即機器人管家來掌控的基金。

 

消息一出,反響四起。

 

畢竟,基金經理向來是高智商財經人才所從事的職業(yè),從業(yè)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機器人代替流水線工人尚在意料之中,代替基金經理實在讓人意外。

 

凱文﹒凱利曾在《失控》中指出,人們在將自然邏輯輸入到機器的同時,也把技術邏輯帶到了生命之中,因而,人造和天生的聯(lián)姻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除了基金經理,機器還融入了哪些人類的工作崗位:

 

1,機器人士兵

 

在好萊塢大片里,不乏機器人戰(zhàn)士,像《終結者》里的T800和T1000、《星球大戰(zhàn)》里面的C-3PO,還有《機械公敵》里面的NS-5。這些雖是電影人的創(chuàng)作,但在現(xiàn)實中,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具有高智商、高自主化的智能機械。

 

機器人士兵不畏死亡、不會饑餓、忠于命令,還不會產生戰(zhàn)爭后遺癥等心理疾病,它們可能比人類士兵更加優(yōu)秀,似乎派它們上戰(zhàn)場也更人道。因此美國政府就希望10年內機器人士兵能成為美軍的主力。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制了一款名為“PetMan”的軍用機器人,能夠像士兵一樣活動手臂和大腿,它的職能是為美軍實驗防護服裝。

圖為PetMan機器人

波士頓動力學工程公司還研制了一款“大狗”機器人,其體型與大型犬相當,能夠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交通不便的地區(qū)為士兵運送彈藥、食物和其他物品。

可以想見,機器人取代人成為未來戰(zhàn)場上的主力將是科技飛躍帶來的最終結果。那么,機器人代替人類上戰(zhàn)場,是不是一個減少流血犧牲、避免人類傷亡的人道方案呢?

 

當然,最人道的方案還是——沒有戰(zhàn)爭。

 

2,機器人廚師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有一個會做飯的機器人,實在是能讓自己省下烹飪的時間,并依然能享受到美味的佳肴。

圖為Moley

英國的研發(fā)團隊,就開發(fā)了這樣一個機器人,Moley,其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自動化廚師機器人”,能夠實現(xiàn)完全自動化的烹飪體驗。

 

它的數據庫中擁有多達2000多道菜,包括米飯、壽司、蟹肉濃湯、橙汁雞等等各國美食。相信只要代碼編好,食材準備齊全,由它做出一桌滿漢全席也不是難事。

 

3,機器人司機

 

機器人司機其實就是自動駕駛,不少科技巨頭都花費重金布防在自動駕駛領域。

像蘋果公司的造車項目“Titan”。雖然蘋果公司不是汽車業(yè)巨頭,但其有著足夠的資金儲備和技術支持,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弄潮兒也未可知。

 

Uber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TravisKalanick曾說過,“我們意識到自動駕駛一定會引領世界潮流,如果我們不能參與到其中,我們就會被未來世界拋棄?!比ツ?,Uber高調宣布和沃爾沃達成合作,共同研發(fā)自動駕駛技術。

 

谷歌從2009年就正式啟動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作為最早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互聯(lián)網巨頭,谷歌在技術上有著豐厚儲備。同蘋果公司一樣,谷歌在未來可能會更加注重自動駕駛軟件的研發(fā),而不是自己制造自動駕駛汽車。

 

而國內的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著較大突破的要算是百度了。2015年,百度正式成立了自動駕駛事業(yè)部,并提出了三年實現(xiàn)自動駕駛汽車商業(yè)化,五年實現(xiàn)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目標。2015年12月份,百度以改裝過的寶馬三系GT為試驗車輛在北京5環(huán)上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不久后,百度還拿到了美國加州頒發(fā)的全球第15張無人汽車上路測試牌照。

 

不難想象,在如此多的科技巨頭研發(fā)、布局的情況下,實現(xiàn)自動駕駛只是時間問題。

而在未來世界,是不是也就沒了“老司機”?

 

4,機器人記者

 

機器人能寫新聞,這不算是新聞了。

2016年9月10日上午10時9分,騰訊網財經頻道發(fā)出了一篇題為《8月CPI同比上漲2.0% 創(chuàng)12個月新高》的稿件,引起多方關注。

但大家的關注點并不在內容,而是這篇報道是由新聞寫作機器人寫出來的。

 

我們印象中的機器人,是按照邏輯算法來進行工作的,它強在數據處理,竟難以想到它也可以用來新聞寫作。

 

當然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新聞寫作機器人,如今都是在寫一些有著固定模板的簡單新聞。真正的寫作,需要想象力和情感,而這些,現(xiàn)在的機器人沒有,未來會有嗎?

……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了幾例,除了基金經理,機器人還可勝任的工作其實不勝枚舉。因此,本文的題目似乎應該改成——還有哪些工作,機器人不能做?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