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0001] 本
發(fā)明屬于引種繁殖領域,具體涉及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育苗法。
背景技術
[0002] 川柿(Diospyros?sutchuensis?Yang),為柿科柿屬下的喬木,是一種珍稀果樹,高7-8米,樹皮灰色,有皺紋;嫩枝綠色,有小柔毛;去年生枝無毛或疏生小柔毛?;?月中旬開放;果熟期10月。川柿其柿皮、柿根、果蒂均可入藥,產于四川盆地等地。生于海拔1300米左右的林中。
[0003] 當前研究發(fā)現(xiàn):川柿資源極為稀少,植物研究專家在其原標本記載的采集地--四川盆地東部的華鎣山已經找不到植株;只有在江津四面山發(fā)現(xiàn)有4株植株,研究發(fā)現(xiàn)在川柿植株周邊及生長大環(huán)境均未發(fā)現(xiàn)有種子苗,故需要在對其進行育苗處理。
[0004] 所以,針對川柿在自然條件下種子難以成苗的問題,研究川柿的種子育苗方法,為川柿的資源保護、資源發(fā)展,以及川柿的后續(xù)開發(fā)、利用奠定較好
基礎。
發(fā)明內容
[0005]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育苗法。
[0006]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 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育苗法,所述種子育苗法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取經破殼處理的川柿種子或者經赤霉素浸泡處理的川柿種子,在
播種基質中進行育苗處理,即可得到川柿苗。
[0008] 優(yōu)選的,所述川柿種子按照如下方法采集:采集成熟期的川柿果實,置于陰涼處進行后熟20~40天,剝出種子并用清
水漂洗去除果肉和種子外的
薄膜,繼續(xù)
風干表面的水分,即可得到川柿種子。
[0009] 優(yōu)選的,所述破殼處理為在所述川柿種子的殼上開一個小口,所述小口的長度為0.3~0.5cm,深度為0.1~0.2cm。
[0010] 優(yōu)選的,所述赤霉素浸泡處理按照以下方法進行:用300~600mg/L的赤霉素浸泡所述川柿種子2~4小時,晾干表面水分即可得到經赤霉素浸泡處理的川柿種子。
[0011] 優(yōu)選的,按照體積百分比計,所述播種基質包括0~50%的腐殖土和50%~100%的
河沙。
[0012] 優(yōu)選的,按照體積百分比計,所述播種基質包括30%的腐殖土和70%的河沙。
[0013] 優(yōu)選的,所述在播種基質中進行育苗處理具體為:所述在播種基質中進行育苗處理具體為:將川柿種子在20~23℃的
溫度下在播種基質中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60~70%,經過20~50天即可得到川柿苗。
[0014] 優(yōu)選的,所述在播種基質中進行育苗處理還包括在川柿苗展葉后按照10~15天的間隔,以1/4~1/2MS大量元素配制的液體進行葉面噴施。
[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公開了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育苗法,通過對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首先進行破殼或者赤霉素浸泡處理,再播種到基質中,可以實現(xiàn)珍稀植物川柿種子育苗,在20~50天即可得到川柿苗,能夠加大川柿種子的發(fā)芽率,尤其是經過赤霉素浸泡處理的種子的發(fā)芽率為90%以上且出苗整齊,可以解決川柿在自然條件下種子難以成苗的問題,為川柿的資源保護、資源發(fā)展,以及川柿的后續(xù)開發(fā)、利用奠定較好基礎。
[0016] 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
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fā)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fā)明的目標和其他優(yōu)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xiàn)和獲得。
附圖說明
[0017]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優(yōu)選的詳細描述,其中:
[0018] 圖1為珍稀植物川柿的成熟果實;
[0019] 圖2為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
[0020] 圖3為珍稀植物川柿苗;
[0021] 圖4為噴灑了配制液的川柿苗。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24]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
[0025]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2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
[0026]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破殼處理,即在川柿種子的殼上開一個長度為0.3cm,深度為0.1cm的小口即可;
[0027] (4)播種基質的配制:以河沙為播種基質;
[0028] (5)播種出苗:在20℃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60%,經過50天左右即可得到川柿苗。
[0029] 實施例2
[0030]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
[0031]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3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
[0032]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破殼處理,即在川柿種子的殼上開一個長度為0.4cm,深度為0.2cm小口即可;
[0033] (4)播種基質的配制:按照體積百分比計,取30%的腐殖土和70%的河沙配制成播種基質;
[0034] (5)播種出苗:在22℃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65%,經過50天左右即可得到川柿苗,發(fā)芽率為80%。
[0035] 實施例3
[0036]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
[0037]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4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
[0038]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破殼處理,即在川柿種子的殼上開一個長度為0.5cm,深度為0.1cm小口即可;
[0039] (4)播種基質的配制:按照
質量百分比計,取50%的腐殖土和50%的河沙配制播種基質;
[0040] (5)播種出苗:在20~23℃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70%;
[0041] (6)噴灑大量元素液體:展葉后按照10天的間隔,以1/4MS大量元素配制的溶液對葉面噴施,可以為川柿苗的發(fā)芽和生長提供常生長發(fā)育需要量或含量較大的必需
營養(yǎng)元素,促進川柿苗快速生長,播種50天左右川柿苗。
[0042] 實施例4
[0043]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
[0044]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2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
[0045]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赤霉素浸泡處理,即將川柿種子在300mg/L的赤霉素中浸泡4h后晾干表面水分即可;
[0046] (4)播種基質的配制:取河沙作為播種基質;
[0047] (5)播種出苗:在20℃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60%,經過30天左右即可得到川柿苗。
[0048] 實施例5
[0049]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如圖1所示;
[0050]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3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如圖2所示;
[0051]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赤霉素浸泡處理,即將川柿種子在400mg/L的赤霉素中浸泡3h后晾干表面水分即可;
[0052] (4)播種基質的配制: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取30%的腐殖土和70%的河沙配制播種基質;
[0053] (5)播種出苗:在21℃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70%,經過20天即可得到川柿苗,如圖3所示;
[0054] (6)噴灑大量元素液體:播種后按照15天的間隔,以1/2MS大量元素配制液進行葉面噴施,可以為川柿苗的發(fā)芽和生長提供常生長發(fā)育需要量或含量較大的必需營養(yǎng)元素,從而達到改善川柿苗快速生長目的,如圖4所示,其成苗率達到90%以上。
[0055] 實施例6
[0056] (1)珍稀植物川柿果實的采集:在川柿的果實成熟期進行采集川柿的果實,一般在10月中旬;
[0057] (2)獲取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將步驟(1)中采集的川柿的果實置于陰涼的地方進行后熟40天,直至果實由硬變軟可以較為容易的剝出種子,將播出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徹底去除種子外面存在的果肉以及種子外的薄膜,繼續(xù)風干種子表面的水分,得到川柿種子,為播種做好準備;
[0058] (3)珍稀植物川柿種子的處理:將步驟(2)中得到的川柿種子進行赤霉素浸泡處理,即將川柿種子在600mg/L的赤霉素中浸泡2h后晾干表面水分即可;
[0059] (4)播種基質的配制:按照體積百分比計,取50%的腐殖土和50%的河沙配制播種基質;
[0060] (5)播種出苗:在23℃的溫度下將步驟(3)處理的川柿種子播種到步驟(4)中配制的播種基質中,播種過程中前15天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40%,15天過后保持播種基質的濕度為65%,,經過30天左右即可得到川柿苗。
[0061]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珍稀植物川柿的種子育苗法中,經過對川柿種子進行適當?shù)钠茪ぬ幚砘蛘呓洺嗝顾亟萏幚恚诩由虾线m的播種基質在適當?shù)臏囟葪l件下,能夠用種子對川柿進行育苗處理,得到良好的出芽率。相比而言經過赤霉素浸泡處理的川柿種子具有更好的發(fā)芽率(達到90%以上),同時其發(fā)芽時間較為集中,出苗期短約為20天,而未經赤霉素處理的種子萌發(fā)和出苗周期較長,為50天左右。
[0062]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
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
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