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0001] 本
發(fā)明涉及一種
相變材料包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相變材料(Phase?Change?Material)是一種能夠通過改變自身物相吸收或釋放大量相變
潛熱以保持
溫度不變或變化不大的物質,具有良好的儲能和控溫能
力。作為一種新型節(jié)能材料,相變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服、建筑涂料、紡織涂層、制冷控制等領域。相變材料可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有機相變材料包括烷
烴類、醇酸類以及高分子類。其中,有機烷烴相變材料具有無毒無味、相變點可控、環(huán)境適應性強和相變過程連續(xù)穩(wěn)定等優(yōu)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0003] 由于相變材料在固液轉變時易發(fā)生
泄漏,
腐蝕基體,不利于循環(huán)使用。文獻(Solar?Energy?Materials&Solar?Cells,2010,94,1235–1240.)提出了一種將相變材料由高分子材料包裹制成微膠囊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相變材料的泄漏問題。微膠囊技術是指用高分子成膜物質包裹固體、液體或氣體材料,生成具有
核殼結構的物質的技術,上世紀30年代被提出開始,最初應用于隱色壓敏復寫紙,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
化妝品、
農(nóng)藥、食品、醫(yī)藥等領域。將微膠囊技術和相變材料相結合,可有效解決相變材料液體狀態(tài)時的泄露、腐蝕等問題,增強了安全性和
穩(wěn)定性,為相變材料的應用拓寬了范圍。中國
專利(CN1161364A)公開了一種用密胺
樹脂作為殼層的相變儲能材料微膠囊,但是由于密胺樹脂較脆,制得的相變儲能材料微膠囊機械性差、耐用性差。中國專利(CN200910105980.0)提出了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包覆的相變儲能微膠囊制備方法,以有機高分子材料為壁材通過乳液聚合方式制備出形狀規(guī)則、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勻、囊壁
密封性好及化學穩(wěn)定性好的相變儲能微囊材料;但該方法中使用的助劑品種多,用量大,因而產(chǎn)品中殘留雜質多,工藝復雜。
[0004]
熱穩(wěn)定性是微膠囊的重要特性,若芯材和殼層
熱膨脹率不同,在高溫下微膠囊會脹破失效。在紡織涂層、
纖維制造、防高溫涂層材料等領域應用時,對微膠囊熱穩(wěn)定性有較高要求,因此提高微膠囊的熱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提高微膠囊熱穩(wěn)定性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提高壁材的耐熱性。Yoshioka等以有機聚
硅氧烷為壁材(US?Patent?4,024,306,1977),通過提高囊壁交聯(lián)度的方法制得耐熱性較高的微膠囊;該方法較好地改善了微膠囊的熱穩(wěn)定性,但工藝復雜,難以大規(guī)模應用。李元杰等在專利(CN200810157553.2)中提出了一種通過對三聚氰胺甲
醛樹脂進行化學改性,在分子中引入苯環(huán)結構制備耐高溫型相變材料微膠囊的方法;該方法制得的微膠囊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但工藝復雜,制備過程中還存在游離甲醛含量高等缺點,限制了該相變材料的廣泛應用。
[0005] 超疏水現(xiàn)象最先發(fā)現(xiàn)于荷葉特有的自清潔作用,目前已被廣泛研究并應用于眾多領域。武利民等(Adv.Funct.Mater.,2015,25,1035-1041.)以二氧化
鈦和
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為Pickering
試劑經(jīng)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備了紫外光響應的微膠囊,該微膠囊被添加到水性涂料中并涂覆到各種基底上,獲得了超疏水涂層。但是該方法獲得的微膠囊本身不具有超疏水性,且分
離析出
聚合物的過程繁雜,需加入破乳劑或凝聚劑,助劑品種多,除雜過程復雜。若能將超疏水技術應用于相變材料微膠囊中,就能同時賦予其自清潔的防污和自修復的防腐功能,在
建筑物涂層、紡織涂層等領域將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6] 本發(fā)明針對背景技術存在的
缺陷,提出了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該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具有結構可控、芯材含量高、超疏水性強、熱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且微膠囊的制備工藝簡單、對環(huán)境友好、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原料廉價易得,易于實現(xiàn)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和應用。
[0007]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 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包括囊芯和外表面帶微納米多級結構的囊殼,按
質量百分比計算,囊芯的含量為60~90wt%,外表面帶微納米多級結構的囊殼的含量為10~40wt%;所述微膠囊平均直徑為10~1000μm,囊殼平均厚度為100~500nm,囊殼外表面粒子平均直徑為150~650nm。
[0009] 進一步地,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表面與水的靜態(tài)
接觸角為150~170°。
[0010] 進一步地,所述囊芯的成分及質量百分含量為:有機相變材料80~95wt%,
反應性疏水化合物5~20wt%。
[0011] 進一步地,所述有機相變材料為以通式CnH2n+2(n=12~32)表示的正構烷烴類化合物、以通式CnH2n+1X(n=12~32)表示的鹵代正構烷烴類化合物和以通式CmH2m+1COOCH2CpH2p+1(m=10~20,p=4~10)表示的
脂肪酸酯中的至少1種。
[0012] 進一步地,所述反應性疏水化合物為以通式OCN(CH2)kNCO(k=4~12)表示的二異氰酸酯直鏈烷烴類化合物、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氰基
丙烯酸酯及其衍
生物中的至少1種。所述氰基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為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乙酯、氰基丙烯酸丁酯、氰基丙烯酸辛酯等。
[0013] 進一步地,所述囊殼為脲醛樹脂,通過甲醛和尿素縮聚反應得到,其中,甲醛和尿素的質量比為1:0.37~1:2.22。
[0014]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5] 步驟1、殼材預聚物的制備:將尿素和質量百分濃度為37%的甲醛溶液按質量比1:1~1:6混合,用
堿調節(jié)pH至7~12,于60~80℃下攪拌反應0.5~2h,得到無色透明狀液體,即為殼材尿素-甲醛預聚物的水溶液;
[0016] 步驟2、芯材的制備:將有機相變材料和反應性疏水化合物在30~70℃下攪拌均勻,得到芯材;其中,有機相變材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0~95wt%,反應性疏水化合物質量百分含量為5~20wt%;
[0017] 步驟3、微膠囊的制備:將步驟1得到的尿素-甲醛預聚物水溶液與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3%
表面活性劑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1~1%多元酚的水溶液按質量比例1:5~1:15混合制備水相,用酸調節(jié)水相pH至1~3后加入相當于水相質量0.05~0.2倍的步驟2制備得到的液態(tài)芯材,并以300~1500rpm的速度于20~60℃下攪拌5~20min,降低攪拌速度至200~1000rmp反應10~25min,進一步降低攪拌速度至100~300rpm繼續(xù)反應30min,然后升溫至50~70℃反應0.5~5h,所得產(chǎn)物依次經(jīng)去離子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
乙醇水溶液洗滌3~5次后,過濾,于室溫下干燥36~60h;即得到本發(fā)明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
[0018]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堿為氫氧化鈉、氫氧化
鉀、三乙醇胺、
碳酸鈉等中的任意一種;步驟3中所述表面活性劑為乙烯-
馬來酸酐共聚物、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
硫酸鈉、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復合物、明膠、阿拉伯膠等中的至少一種;步驟3中所述多元酚為間苯二酚、兒茶酚、多巴胺、對苯二酚、連苯三酚、間苯三酚、表沒食子
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
沒食子酸酯、丹寧酸等中的至少一種;步驟3中所述酸為
檸檬酸、
醋酸、
甲酸、
鹽酸、
硝酸、硫酸等中的任意一種。
[0019] 進一步地,步驟2所述有機相變材料為以通式CnH2n+2(n=12~32)表示的正構烷烴類化合物、以通式CnH2n+1X(n=12~32)表示的鹵代正構烷烴類化合物和以通式CmH2m+1COOCH2CpH2p+1(m=10~20,p=4~10)表示的脂肪酸酯中的至少1種;步驟2所述反應性疏水化合物為以通式OCN(CH2)kNCO(k=4~12)表示的二異氰酸酯直鏈烷烴類化合物、1H,1H,2H,
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氰基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1種。所述氰基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為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乙酯、氰基丙烯酸丁酯、氰基丙烯酸辛酯等。
[002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21] 1、本發(fā)明提供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大小和微觀結構可調,芯材含量高。
[0022] 2、本發(fā)明提供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耐高溫性能顯著,其包覆后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
[0023] 3、本發(fā)明提供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具有突出的超疏水性,且其超疏水性的儲存穩(wěn)定性和熱穩(wěn)定性優(yōu)異。
[0024] 4、本發(fā)明提供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儲存和釋放能力,且
過冷度較低。
[0025] 5、本發(fā)明提供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制備方法簡單、易控、高效、易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所用原料廉價易得,對環(huán)境友好,在節(jié)能、環(huán)保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26] 圖1為
實施例1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在不同放大倍數(shù)下的掃描
電子顯微鏡(SEM)圖;其中,a為放大500倍下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SEM圖,b為放大10000倍下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表面的SEM圖,圖1c和圖1d分別為放大1000倍和10000倍下破裂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SEM圖;
[0027] 圖2為實施例1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微膠囊殼、純十八烷相變材料在氮氣氛圍中的熱失重曲線,升溫速率為10℃/min;
[0028] 圖3為實施例1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不同條件處理后其表面對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示意圖;圖3a為初始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表面對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示意圖,圖3b為在室溫下于玻璃容器中保存80天后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表面對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示意圖,圖3c為初始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在氮氣氛下250℃加熱30min后冷卻到室溫后,其表面對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示意圖;
[0029] 圖4為實施例1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微膠囊殼、純十八烷相變材料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DSC)測定的消除熱歷史后的吸放熱曲線,升降溫速率均為10℃/min。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實施例1
[0031] 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2] 步驟1、殼材預聚物的制備:將2.5g尿素和6.33g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混合,用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其pH至8,于70℃下攪拌反應1h,得到無色透明狀液體,即為殼材尿素-甲醛預聚物的水溶液;尿素與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532;
[0033] 步驟2、芯材的制備:將9g十八烷和1g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于50℃下加熱攪拌混合30min至均勻透明,得到芯材;十八烷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質量比為9:1;
[0034] 步驟3、微膠囊的制備:將步驟1得到的全部尿素-甲醛預聚物水溶液與75mL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5%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35%間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制備水相,用檸檬酸水溶液調節(jié)水相pH至1.5后,滴加步驟2制備得到的全部液態(tài)芯材,并以800rpm的速度于40℃下攪拌15min,降低攪拌速度至400rmp反應15min,進一步降低攪拌速度至200rpm繼續(xù)反應30min,隨后升溫至55℃反應1h,冷卻至室溫,所得產(chǎn)物依次經(jīng)去離子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乙醇水溶液洗滌3~5次后,過濾,于室溫下干燥48h;得到本發(fā)明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
[0035]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外觀為白色松散的顆粒。圖1為實施例1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在不同放大倍數(shù)下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由圖1可知,該微膠囊呈球形,直徑為144.3±24.2μm,其表面由直徑317.0±58.9nm的粒子構成微-納米的多級結構,且具有顯著的核-殼結構,核中可見固態(tài)的十八烷,殼層厚度為266.8±60.7nm。
[0036]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其熱穩(wěn)定性,如圖2所示。其中,純十八烷相變材料為購買所得,微膠囊殼為本實施例得到的微膠囊分離處理得到的。
本實施例得到的微膠囊其熱失重5%時的溫度為163℃,較純十八烷的熱失重5%時的溫度(135℃)高28℃。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分別為244℃和349℃,較純十八烷的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204℃)分別高40℃和105℃。此外,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本實施例的微膠囊的相變材料質量百分含量為83.8%。上述結果表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高的含量。
[0037] 水滴在本實施例制備的微膠囊表面呈近球形,通過接觸角測試儀測得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空氣中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5.1±0.8°(如圖3a所示),表明微膠囊具有優(yōu)異的超疏水性。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室溫下于玻璃容器中保存80天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5±0.7°(如圖3b所示),表明微膠囊具有十分穩(wěn)定的超疏水性。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氮氣氣氛下250℃加熱30min后冷卻到室溫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7.4±0.3°(如圖3c所示),表明微膠囊的超疏水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
[0038]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DSC測定其消除熱歷史后的吸放熱曲線,如圖4所示。其中,純十八烷相變材料為購買所得,微膠囊殼為本實施例得到的微膠囊分離處理得到的。由圖4可知,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吸熱溫度(Tm)32.1℃,熔融熱
焓(ΔHm)173.6J/g,放熱溫度(Tc)20.2℃,結晶熱焓(ΔHc)172.4J/g,接近純十八烷的Tm(30.5℃)、ΔHm(217.4J/g)、Tc(23.2℃)、ΔHc(217.1)J/g。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過冷度(ΔTs)為
2.4℃,與純十八烷的ΔTs(2.4℃)一致。上述結果表明通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儲存和釋放能力,且過冷度較低。
[0039] 實施例2
[0040] 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1] 步驟1、殼材預聚物的制備:將2.5g尿素和6.33g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混合,用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其pH至8,于70℃下攪拌反應1h,得到無色透明狀液體,即為殼材尿素-甲醛預聚物的水溶液;尿素與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532;
[0042] 步驟2、芯材的制備:將9g十八烷和1g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于50℃下加熱攪拌混合30min至均勻透明,得到芯材;十八烷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質量比為9:1;
[0043] 步驟3、微膠囊的制備:將步驟1得到的全部尿素-甲醛預聚物水溶液與75mL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5%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35%間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制備水相,用檸檬酸水溶液調節(jié)水相pH至1.5后,滴加步驟2制備得到的全部液態(tài)芯材,并以900rpm的速度于40℃下攪拌15min,降低攪拌速度至450rmp反應15min,進一步降低攪拌速度至200rpm繼續(xù)反應30min,隨后升溫至55℃反應1h,冷卻至室溫,所得產(chǎn)物依次經(jīng)去離子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乙醇水溶液洗滌3~5次后,過濾,于室溫下干燥48h;得到本發(fā)明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
[0044]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外觀為白色松散的顆粒。SEM結果表明該微膠囊呈球形,直徑為79.8±16.6μm,其表面由直徑218.0±65.9nm的粒子構成微-納米的多級結構,且具有顯著的核-殼結構,核中可見固態(tài)的十八烷,殼層厚度為143.9±30.0nm。
[0045]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其熱穩(wěn)定性:本實施例得到的微膠囊其熱失重5%時的溫度為163℃,較純十八烷的熱失重5%時的溫度(135℃)高28℃。進一步地,本實施例得到的微膠囊其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分別為243℃和345℃,較純十八烷的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204℃)分別高39℃和101℃。此外,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本實施例的微膠囊的相變材料質量百分含量為80.4%。上述結果表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高的含量。
[0046] 水滴在本實施例的微膠囊表面呈近球形,通過接觸角測試儀測得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空氣中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3.5±0.7°,表明微膠囊具有優(yōu)異的超疏水性。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室溫下于玻璃容器中保存80天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3.1±0.7°,表明微膠囊具有十分穩(wěn)定的超疏水性。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氮氣氛下250℃加熱30min后冷卻到室溫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6.1±0.7°,表明微膠囊的超疏水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
[0047]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DSC測定其消除熱歷史后的吸放熱曲線。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Tm為31.3℃,ΔHm為184.5J/g,Tc為21℃,ΔHc為184.2J/g,接近純十八烷的Tm(30.5℃)、ΔHm(217.4J/g)、Tc(23.2℃)、ΔHc(217.1)J/g。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的ΔTs為2.3℃,與純十八烷的ΔTs(2.4℃)基本一致。上述結果表明通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儲存和釋放能力,且過冷度較低。
[0048] 實施例3
[0049] 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0] 步驟1、殼材預聚物的制備:將2.5g尿素和6.33g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混合,用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其pH至8,于70℃下攪拌反應1h,得到無色透明狀液體,即為殼材尿素-甲醛預聚物的水溶液;尿素與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532;
[0051] 步驟2、芯材的制備:將9g十八烷和1g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于50℃下加熱攪拌混合30min至均勻透明,得到芯材;十八烷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質量比為9:1;
[0052] 步驟3、微膠囊的制備:將步驟1得到的全部尿素-甲醛預聚物水溶液與75mL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5%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35%間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制備水相,用檸檬酸水溶液調節(jié)水相pH至1.5后,滴加步驟2制備得到的全部液態(tài)芯材,并以700rpm的速度于40℃下攪拌15min,降低攪拌速度至350rmp反應15min,進一步降低攪拌速度至200rpm繼續(xù)反應30min,隨后升溫至55℃反應1h,冷卻至室溫,所得產(chǎn)物依次經(jīng)去離子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乙醇水溶液洗滌3~5次后,過濾,于室溫下干燥48h;得到本發(fā)明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
[0053]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外觀為白色松散的顆粒。SEM的結果表明該微膠囊呈球形,直徑為204.9±28.8μm,其表面由直徑477.1±106.3nm的粒子構成微-納米的多級結構,且具有顯著的核-殼結構,核中可見固態(tài)的十八烷,殼層厚度為402.1±65.4nm。
[0054]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其熱穩(wěn)定性。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熱失重5%時的溫度為163℃,較純十八烷的熱失重5%時的溫度(135℃)高28℃。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分別為241℃和344℃,較純十八烷的最大熱失重速率所對應的溫度(204℃)分別高37℃和100℃。此外,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本實施例的微膠囊的相變材料質量百分含量為88.7%。上述結果表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高的含量。
[0055] 水滴在本實施例的微膠囊表面呈近球形,通過接觸角測試儀測得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空氣中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6.2±0.3°,表明微膠囊具有優(yōu)異的超疏水性。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室溫下于玻璃容器中保存80天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6.1±0.3°,表明微膠囊具有十分穩(wěn)定的超疏水性。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氮氣氛下250℃加熱30min后冷卻到室溫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7.7±0.5°,表明微膠囊的超疏水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
[0056]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DSC測定其消除熱歷史后的吸放熱曲線。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其Tm為30.8℃,ΔHm為175.2J/g,Tc為20.3℃,ΔHc為175J/g,接近純十八烷的Tm(30.5℃)、ΔHm(217.4J/g)、Tc(23.2℃)、ΔHc(217.1)J/g。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的ΔTs為2.5℃,與純十八烷的ΔTs(2.4℃)基本一致。上述結果表明通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儲存和釋放能力,且過冷度較低。
[0057] 實施例4
[0058] 一種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9] 步驟1、殼材預聚物的制備:將2.5g尿素和6.33g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混合,用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其pH至8,于70℃下攪拌反應1h,得到無色透明狀液體,即為殼材尿素-甲醛預聚物的水溶液;尿素與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7%甲醛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532;
[0060] 步驟2、芯材的制備:將9g十八烷和1g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于50℃下加熱攪拌混合30min至均勻透明,得到芯材;十八烷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質量比為9:1;
[0061] 步驟3、微膠囊的制備:將步驟1得到的全部尿素-甲醛預聚物水溶液與75mL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55%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35%間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制備水相,用檸檬酸水溶液調節(jié)水相pH至1.5后,滴加步驟2制備得到的全部液態(tài)芯材,并以1000rpm的速度于40℃下攪拌15min,降低攪拌速度至500rmp反應15min,進一步降低攪拌速度至200rpm繼續(xù)反應30min,隨后升溫至55℃反應1h,冷卻至室溫,所得產(chǎn)物依次經(jīng)去離子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5%的乙醇水溶液洗滌3~5次后,過濾,于室溫下干燥48h;得到本發(fā)明所述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
[0062]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其外觀為白色松散的顆粒。SEM的結果表明該微膠囊呈球形,直徑為48.5±10.3μm,其表面由直徑183.8±44.6nm的粒子構成微-納米的多級結構,且具有顯著的核-殼結構,核中可見固態(tài)的十八烷,殼層厚度為126.2±15.7nm。
[0063]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熱重分析測定其熱穩(wěn)定性。結果表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高的含量。
[0064] 水滴在本實施例的微膠囊表面呈近球形,通過接觸角測試儀測得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空氣中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59.3±0.5°,表明微膠囊具有優(yōu)異的超疏水性。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室溫下于玻璃容器中保存80天后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58.8±0.6°,表明微膠囊具有十分穩(wěn)定的超疏水性。此外,本實施例的微膠囊在氮氣氛下250℃加熱30min后冷卻到室溫其表面對5μL水的靜態(tài)接觸角為163.7±0.4°,表明微膠囊的超疏水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
[0065] 本實施例得到的相變材料超疏水微膠囊經(jīng)DSC測定其消除熱歷史后的吸放熱曲線。結果表明通過微膠囊包覆的相變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熱儲存和釋放能力,且過冷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