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500av导航大全精品,yw.193.cnc爆乳尤物未满,97se亚洲综合色区,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官网

移相器

閱讀:692發(fā)布:2020-05-12

專利匯可以提供移相器專利檢索,專利查詢,專利分析的服務。并且本 發(fā)明 涉及一種利用短截線來控制相速度的 移相器 。所述移相器包含:第一線路,該第一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 力 分配至相關 輻射 元件;第二線路,該第二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力分配至相關輻射元件。在此,由所述第一線路傳播的第一 信號 的第一相速度不同于由第二線路傳播的第二信號的第二相速度。,下面是移相器專利的具體信息內(nèi)容。

1.一種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線路,該第一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分配至相關輻射元件;
第二線路,該第二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力分配至相關輻射元件,由所述第一線路傳播的第一信號的第一相速度不同于由所述第二線路傳播的第二信號的第二相速度,
所述第一線路形成均勻地排列的具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一短截線,
所述第二線路也形成均勻地排列的具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二短截線,
所述第一短截線的寬度、長度及所述第一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中至少一個與所對應的所述第二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第二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不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路相比所述第二線路能夠改變更多的相位。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路和所述第二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相同的方向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線路和所述特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線路和所述特定點之間的距離。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二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與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線路的傳播常數(shù)β1不同于所述第一線路的傳播常數(shù)β2。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還包含:
轉(zhuǎn)軸;以及
與所述旋轉(zhuǎn)軸連接,并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并且所述第一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線路之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還包含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
并且所述第二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線路之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一線路之間的第一距離和所述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二線路之間的第二距離之比不同于相位變化時的所述第一線路上的第一射頻(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和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
9.一種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線路,該第一線路形成有第一短截線;
以所述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線路,
相位變化時,所述第一線路上第一射頻(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和所述第二線路上第二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大于所述特定點與所述第一線路的距離和所述特定點與所述第二線路的距離之比,
所述第二線路形成有第二短截線,所述第一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所述第一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不同于所對應的第二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間距。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所述特定點為旋轉(zhuǎn)軸,
所述移相器還包含:
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
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相同方向,所述特定點為旋轉(zhuǎn)軸,
所述移相器還包含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以及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臂部。

說明書全文

移相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移相器,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短截線(stub),以控制相速度的移相器。

背景技術

[0002] 移相器是與輸出特定輻射圖的輻射元件電氣連接,以向所述輻射元件分配電并改變電相位的元件,通常具有如圖1所示的結構。
[0003] 圖1是概括地示出通常的移相器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所述移相器與輻射元件的連接的示意圖,圖3是示出在所述移相器中相位變化過程的示意圖。
[0004] 參照圖1,所述移相器包含電介質(zhì)基板100、第一線路102、第二線路104、輸入線路106、旋轉(zhuǎn)軸108、臂部110以及導向部件112。
[0005] 電介質(zhì)基板100由具備特定介電常數(shù)的電介質(zhì)材料構成,其下部形成有未圖示的接地板。
[0006] 第一線路102是導體,形成于電介質(zhì)基板100的上面,其末端(P1以及P2)如圖2所示,與第一輻射元件200A及第二輻射元件200B電氣連接。
[0007] 第二線路104是導體,形成于電介質(zhì)基板100的上面,其末端(P3以及P4)與第三輻射元件200C及第四輻射元件200D電氣連接。
[0008] 輸入線路106作為射頻(RF)信號的輸入通道,從輸入線路106輸入的RF信號在旋轉(zhuǎn)軸108分開之后,朝電介質(zhì)基板100中位于臂部110下部的電介質(zhì)基本區(qū)域傳播。在此,臂部110的下部表面形成有作為導體的第三線路(未圖示)。接著,傳播至所述電介質(zhì)基板區(qū)域的RF信號在所述第三線路的末端與第一及第二線路(102及104)之間被耦合之后,傳送至相關輻射元件。結果,從所述輻射元件輸出特定輻射圖。
[0009] 以下,參照圖3詳細說明在這樣結構的移相器中相位變化過程。
[0010] 參照圖3,旋轉(zhuǎn)軸108與第二線路104之間的距離r1和旋轉(zhuǎn)軸108與第一線路102之間的距離r2之比與臂部110從A點移動至B點時,臂部110在第二線路104上的移動距離和臂部110在第一線路102上的移動距離之比相同。
[0011] 通常,r2設定為2×r1,結果,臂部110在第二線路104上的移動距離為βr1時,臂部110在第一線路102上移動2βr1。在此,r1為0.25λ。
[0012] 但是,近來需要相位變化范圍比上面的移相器更寬的移相器。即,需要r2能夠具有3×r1以上的大小的移相器。例如,將r2設定為3×r1時,移相器具備圖3所示的結構。
[0013] 參照圖3,r2為3×r1,因此臂部110在第二線路104上移動βr1時,臂部110在第一線路102上移動3βr1。
[0014] 此時,如圖3的(B)所示,如果將r1設定成0.25λ,則可以與相關輻射元件一側(cè)的阻抗,即負載阻抗形成阻抗匹配,但是具有所述移相器的大小過大的問題。
[0015] 用其他方法,如果將r1設定為0.16λ時,則所述移相器具有與r2等于2×r1時的移相器類似的大小,但是具有不易與負載阻抗形成匹配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0016] 技術問題
[0017]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維持其大小的狀態(tài)下,增加RF信號的相位變化范圍的移相器。
[0018] 技術方案
[0019] 為了實現(xiàn)如上述的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移相器,包含:第一線路,該第一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力分配至相關輻射元件;第二線路,該第二線路為導體,以用于將接收的電力分配至相關輻射元件,由所述第一線路傳播的第一信號的第一相速度不同于有所述第二線路傳播的第二信號的第二相速度。
[0020] 所述第一線路相比所述第二線路能夠改變更多的相位,所述第一線路形成均勻地排列的具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一短截線。
[0021] 所述第二線路也形成均勻地排列的具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二短截線,所述第一短截線的寬度、長度及所述第一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中至少一個與所對應的所述第二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第二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不同。
[0022] 所述第一線路和所述第二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相同的方向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線路和所述特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線路和所述特定點之間的距離。
[0023] 所述第一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線路以特定點為基準,朝與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
[0024] 所述第一信號的傳播常數(shù)β1不同于所述第二信號的傳播常數(shù)β2。
[0025] 所述移相器還包含:旋轉(zhuǎn)軸;以及與所述旋轉(zhuǎn)軸連接,并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并且所述第一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線路之上。
[0026] 所述移相器還包含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并且所述第二臂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線路之上。
[0027] 所述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一線路之間的第一距離和所述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二線路之間的第二距離之比不同于相位變化時的所述第一線路上的第一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和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
[0028]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移相器,包含:以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線路,該第一線路形成有第一短截線;以所述特定點為基準,朝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線路。在此,相位變化時,所述第一線路上第一射頻(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和所述第二線路上第二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大于所述特定點與所述第一線路的距離和所述特定點與所述第二線路的距離之比。
[0029]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所述特定點相當于旋轉(zhuǎn)軸。所述移相器還包含: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以及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
[0030]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相同方向,所述特定點相當于旋轉(zhuǎn)軸。所述移相器還包含從所述旋轉(zhuǎn)軸向所述第一線路以及所述第二線路方向延伸的臂部。
[0031] 所述第二線路形成有第二短截線,所述第一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所述第一短截線之間的間距不同于所對應的第二短截線的寬度、長度或者間距。
[0032] 有益效果
[0033]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相器,由于在第一線路中形成短截線,從使所述第一線路的相速度和第二線路的相速度不同,因此相比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二線路之間的距離和所述旋轉(zhuǎn)軸與所述第一線路之間的距離之比,臂部在所述第二線路上的電氣移動距離和臂部在所述第一線路上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可以更大。結果,可以維持所述移相器的大小的同時,增加該RF信號的相位變化范圍。附圖說明
[0034] 圖1是概括地示出通常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35] 圖2是示出所述移相器與輻射元件之間的連接的示意圖;
[0036] 圖3是示出在所述移相器中的相位變化過程的示意圖;
[0037] 圖4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38] 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4的移相器中的相位變化過程的示意圖;
[0039] 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梳狀線形狀的短截線的展開圖;
[0040] 圖7至圖9是示出基于短截線的相速度以及阻抗匹配結果的示意圖;
[0041] 圖10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42] 圖11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43] 圖12是概括地示出在圖11的移相器中的相位變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 本發(fā)明可加以多種變更且可具有多個實施例,在附圖上示出特定的實施例,并進行詳細說明。但是,這不是將本發(fā)明局限于特定的實施形態(tài),應理解成本發(fā)明包含屬于本發(fā)明的思想及技術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更、等同物以及代替物。在對各附圖進行說明時,對相似的構成要素使用相似的符號。
[0045] 當記載為某構成要素“連接”或者“接觸”于其他構成要素時,其構成要素可以直接連接或者接觸于其他構成要素,還應理解成中間可能存在其他構成要素。相反,當記載為某構成要素“直接連接”或者“直接接觸”其他構成要素時,應理解成中間沒有其他構成要素。
[0046] 本申請使用的用語只是用于說明特定實施例的用語,沒有限定本發(fā)明的意圖。并且,除非在文中明確表示,單數(shù)的表達包含復數(shù)的表達。本申請中“包含”或者“具備”等用語表示記載于說明書的特征、數(shù)字、步驟、動作、構成要素、部件或者這些的組合的存在,并非預先排除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數(shù)字、步驟、動作、構成要素、部件或者這些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可能性。
[0047] 除定義成其他意思以外,在此使用的包含技術或者科學用語的所有用語具有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意思。在通常使用的詞典中被定義的用語應解釋成與在關聯(lián)技術的文章相一致的意思,在本申請中沒有明確定義時,不能理解成理想的或過分形式上的意思。
[0048] 以下,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0049] 圖4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50] 參照圖4,本實施例的移相器(phase shifter)是與所述輻射元件(未圖示)進行連接、以向所述輻射元件分配所輸入的電力的元件、即改變所輸入的RF信號的相位之后,傳送至相關輻射元件,以控制由輻射元件輸出的輻射圖的方向。
[0051] 該移相器包含電介質(zhì)基板400、第一線路402、第二線路404、輸入線路406、旋轉(zhuǎn)軸408、臂部(arm section)410。
[0052] 電介質(zhì)基板400由具備特定介電常數(shù)的電解質(zhì)材料形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電介質(zhì)基板400的下部或者內(nèi)部可以形成有執(zhí)行接地作用的接地板(ground plate)。
[0053] 第一線路402為導體,例如以曲線形狀(優(yōu)選為圓形形狀)形成于電介質(zhì)基板400之上,并且第一線路402的末端(P1及P2)電氣連接于相關輻射元件。結果,由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傳送至所述輻射元件。
[0054] 并且,第一線路402形成有如圖4所示的梳狀線(comb line)形狀的短截線(stub)。該短截線增加第一線路402的電容(capacitance),結果,通過第一線路402來傳播的RF信號的相速度被降低。對此在后面進行詳細說明。
[0055]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述短截線可以均勻地形成。即,所述短截線之間的間隔均相同,所述各短截線的長度及寬度互相相同。這是為了改變相位時,無關于臂部410的開始位置及最終位置,根據(jù)臂部410的移動距離預定地改變相關RF信號的相位。
[0056] 在上面,所述各短截線雖然具有矩形形狀,但是可變形為所述短截線具有均勻排列的梯形形狀等。
[0057] 第二線路404為導體,例如以曲線形狀(優(yōu)選為圓形形狀)形成于電介質(zhì)基板400之上,并且第二線路404的末端(P3及P4)電氣連接于相關輻射元件。結果,由第二線路404傳播的RF信號傳送至所述輻射元件。在此第二線路404的弧長小于第一線路402的弧長,由此第二線路404的相位可變范圍小于第一線路402的相位可變范圍。
[0058] 該第二線路404不同于第一線路402,沒有形成短截線。結果,第二線路404的總體電容小于第一線路402的總體電容,由此第二線路404的相速度比第一線路402的相速度快。因此,由第二線路4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小于由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在后面對此進行詳細的說明。
[0059] 臂部410形成有對應于第一線路402的長軸臂部410A和對應于第二線路404的短軸臂部410B,并且臂部410的下部形成作為導體的第三線路。在此,所述第三線路包含形成于長軸臂部410A下部的長軸線路和形成于短軸臂部410下部的短軸線路,并根據(jù)旋轉(zhuǎn)軸408的動作,在相關線路(402或者404)的弧范圍內(nèi)旋轉(zhuǎn)。
[0060] 即,本實施例的移相器是通過所述接地板與所述第三線路之間的電介質(zhì)層,將相關RF信號傳送至相關輻射元件的一種微帶線(microstrip line)。詳細地,通過輸入線路406輸入的RF信號在旋轉(zhuǎn)軸408朝第一線路402方向和第二線路404方向分開。
[0061] 朝第一線路402方向分開的RF信號通過所述接地板和所述長軸線路之間的第一電介質(zhì)層而傳送,之后在所述長軸線路的末端部和第一線路402之間被耦合,以傳送至相關輻射元件。
[0062] 朝第二線路404方向分開的RF信號通過所述接地板和所述短軸線路之間的第二電介質(zhì)層而傳送,之后在所述短軸線路的末端部和第二線路404之間被耦合,以傳送至相關輻射元件。
[0063]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在該結構的移相器中的相位變化過程。
[0064] 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4的移相器中的相位變化過程的示意圖。假設,第一線路402的一末端P1連接于第一輻射元件500A,第一線路402的另一末端P2連接于第二輻射元件500B;第二線路404的一末端P3連接于第三輻射元件500C,第二線路
404的另一末端P4連接于第四輻射元件500D。并且,假設旋轉(zhuǎn)軸408與第一線路402之間的第一距離r2為旋轉(zhuǎn)軸408與第二線路404之間的第二距離r1的兩倍。
[0065] 參照圖5,當臂部410移動預定度θ時,例如長軸臂部410A從A點移動至B點時,長軸臂部410A在第一線路402上移動β2r2。由此,由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與β2r2成比例。在此,β2是第一線路402的傳播常數(shù)(propagation constant)。
[0066] 長軸臂部410A從A點移動至B點時,短軸臂部410B在第二線路404上移動β1r1。由此,通過第二線路4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與β1r1成比例。在此,β1是第二線路404的傳播常數(shù)。
[0067] 但是,由于r2設置成2×r1,因此通過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與2β2r1成比例。此時,在現(xiàn)有的移相器中β1和β2相同,由第一線路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相比由第二線路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多改變了兩倍。
[0068] 但是,本發(fā)明的移相器,例如利用所述短截線將β2設置成1.5×β1,結果,通過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與3β1r1成比例地變化。即,由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相速度相當于由第二線路4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速度的1/3,從而傳播RF信號。結果,傳送至第一輻射元件500A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3β1r1,傳送至第二輻射元件500B的RF的相位改變+3β1r1,傳送至第三輻射元件500C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β1r1,傳送至第四輻射元件500D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β1r1。
[0069] 簡言之,即使將旋轉(zhuǎn)軸408與第一線路402之間的距離r2設定成旋轉(zhuǎn)軸408與第二線路404之間的距離r1的兩倍,由第一線路4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為由第二線路4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的三倍。即,為了實現(xiàn)三倍的相位變化,與需要用大小大于實現(xiàn)兩倍相位變化的移相器的大小的1.5倍的現(xiàn)有移相器不同,本發(fā)明的移相器與實現(xiàn)兩倍的相位變化的移相器大小相同,而且仍可以實現(xiàn)三倍的相位變化。
[0070] 而且,r1可以設定成0.25λ,從而可以與相關輻射元件側(cè)的阻抗,即與負載阻抗形成匹配。
[0071] 即,本實施例的移相器維持大小的同時,可以增加相位可變范圍。
[0072] 在上面,β2設定成1.5×β1,但是根據(jù)設計者的需要進行多種改變,如將β2設定成2×β1。
[0073] 以下,觀察根據(jù)所述短截線的相速度的變化。
[0074] 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梳狀線形狀的短截線的展開圖。圖7至圖9是示出根據(jù)短截線的相速度以及阻抗匹配結果的示意圖。
[0075] 如圖6所示,第一線路402形成有短截線。在此,假設所述短截線的總長CCL設定為λ/2,所述短截線的長度為CL,所述短截線的寬度為CW,所述短截線之間的間距為CG,并且第一線路402中除短截線之外的寬度為W。
[0076] 在此條件下,第一線路402的相速度如下面的數(shù)學式1。
[0077] 數(shù)學式1
[0078]
[0079] 在此,L是第一線路402的電感,C是第一線路402的電容,C0是單位短截線的電容。
[0080] 參照上面的數(shù)學式1,第一線路402的相速度因所述短截線的存在而變慢。結果,形成有所述短截線的第一線路402的單位長度對應的相位變化大于沒有形成短截線的第二線路404的單位長度所對應的相位變化。
[0081] 以下,以實際實驗為基礎闡述根據(jù)該短截線的諧振頻率、特性阻抗及相位變化結果。在此,假設電介質(zhì)基板400的厚度為1.524mm,假設形成電介質(zhì)基板400的電介質(zhì)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為3.0,并實現(xiàn)806MHz至960MHz的諧振頻率。
[0082] 表1
[0083] (實驗例1)
[0084]W CL CW CG CCL
2.3mm 3.3mm 1.2mm 0.5mm 109mm
[0085] 表2
[0086] (實驗例2)
[0087]W CL CW CG CCL
1.5mm 5.5mm 0.3mm 1.3mm 109mm
[0088] 如圖7的(A)所示,根據(jù)上面實驗例1的諧振頻率實現(xiàn)為882MHz;如圖7的(B)所示,根據(jù)上面實驗例2的諧振頻率實現(xiàn)為870MHZ。即,實現(xiàn)了所需頻帶范圍的諧振頻率。
[0089] 而且,如圖8所示,第一線路402的特性阻抗約為50Ω,可以與相關輻射元件側(cè)的阻抗,即與負載阻抗形成匹配。
[0090] 參照圖9,在實驗例1中,在882MHz中產(chǎn)生了139°的相位變化;相反,在實驗例2中,在882MHz中產(chǎn)生了92.37°的相位變化。
[0091] 簡言之,通過上面的實驗例1及實驗例2可知,由于第一線路402形成有所述短截線,從而實現(xiàn)了所期望的諧振頻率及阻抗匹配,并且根據(jù)改變所述短截線的設定條件,將改變相位可變范圍。
[0092] 即,本實施例的移相器利用這些短截線,調(diào)整相速度,以控制相位可變范圍。結果,通過將所述短截線形成于第一線路402,能夠在維持所述移相器大小的同時,實現(xiàn)更寬的相位可變范圍。
[0093] 圖10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
[0094] 參照圖10,本實施例的移相器包含電介質(zhì)基板1000、第一線路1002、第二線路1004、旋轉(zhuǎn)軸1006以及臂部1008。
[0095] 除線路(1002以及1004)以外的其余構成要素與第一實施例的移相器的構成要素相同,因此以下省略說明。
[0096] 如圖10所示,第一線路1002形成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一短截線,第二線路1004形成有梳狀線形狀的第二短截線。在此,所述第一短截線的長度(或者寬度)與所述第二短截線的長度(或者寬度)不同。而且,所述第一短截線之間的間距可以不同于所述第二短截線之間的間距。
[0097] 即,為使第一線路1002的相速度和第二線路1004的相速度不同,對應于所述第一短截線的長度、寬度或者間距設定成與對應于所述第二短截線的長度、寬度或者間距不同。結果,旋轉(zhuǎn)軸1006與第二線路1004的距離和旋轉(zhuǎn)軸1006與第一線路1002的距離之比可能不同于在第二線路1004上相關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和在第一線路1002上相關RF信號的電氣移動距離之比。
[0098] 簡言之,在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具有更長的弧的第一線路上均勻地排列梳狀線形狀的短截線。此時,具有較短弧的第二線路可以不形成短截線,也可以形成具有均勻排列的梳狀線形狀的短截線。只是,僅在所述第一線路形成短截線時和在所述第一線路以及所述第二線路都形成短截線時的短截線的結構設置為不同。
[0099] 圖11是概括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移相器的示意圖。圖12是概括地示出圖11的移相器的相位變化的示意圖。
[0100] 參照圖11,本實施例的移相器包含電介質(zhì)基板1100、第一線路1102、第二線路1104、旋轉(zhuǎn)軸1106以及臂部1108。
[0101] 與將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以旋轉(zhuǎn)軸為基準在不同方向排列的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不同,第三實施例的移相器以旋轉(zhuǎn)軸1106為基準在相同的方向排列第一線路1102和第二線路1104。在此,為了實現(xiàn)相速度差,在具備更大的弧的第二線路1104中形成梳狀線形狀的短截線。此時,第一線路1102中可以不形成短截線,也可以形成短截線。
[0102] 以下,參照圖12詳細說明該結構的移相器的相位變化過程。在此,假設旋轉(zhuǎn)軸1106與第一線路1102之間的距離為r1,假設第一線路1102與第二線路1104之間的距離為r2。
[0103] 臂部1108從A點移動至B點時,臂部1108在第一線路1102上移動β1r1電氣長度,在第二線路1104上移動β2(r1+r2)電氣長度。在此,若r1和r2相等,則由第二線路11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與2β2r1成比例地變化,由第一線路11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與β1r1成比例地變化。由此當β2設定為1.5×β1時,由第二線路11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相比由第一線路11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位變化三倍。即,由第二線路1104傳播的RF信號的相速度是相當于由第一線路1102傳播的RF信號的相速度的1/3。結果,傳送至連接于第二線路1104的一端的第一輻射元件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3β1r1,傳送至連接于第二線路1104的另一端的第二輻射元件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3β1r1,傳送至連接于第一線路1102的一端的第三輻射元件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β1r1,傳送至連接于第一線路
1102的一端的第一輻射元件的RF信號的相位改變-β1r1。
[0104] 在上面,雖然β2設定成1.5×β1,但是根據(jù)設計者的需求,可以進行多種改變。
[0105] 簡言之,參照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可以沿著相同的方向形成,也可以沿著不同方向形成。但是,所述移相器無關于線路的形成方向,利用短截線調(diào)整相關RF信號的相速度,因此所述移相器維持其大小的同時實現(xiàn)更大的相位變化范圍。
[0106]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07] 上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為了舉例說明而公開,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道在本發(fā)明的思想和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多種修改、變更、附加,這些修改、變更及附加應屬于權利要求范圍之內(nèi)。
相關專利內(nèi)容
標題 發(fā)布/更新時間 閱讀量
移相器 2020-05-11 298
一種移相器 2020-05-13 70
可變移相器 2020-05-13 438
90度移相器 2020-05-13 353
移相器 2020-05-11 678
移相器 2020-05-11 672
移相器 2020-05-11 103
移相器 2020-05-11 101
移相器 2020-05-12 630
移相器 2020-05-12 692
高效檢索全球?qū)@?/div>

專利匯是專利免費檢索,專利查詢,專利分析-國家發(fā)明專利查詢檢索分析平臺,是提供專利分析,專利查詢,專利檢索等數(shù)據(jù)服務功能的知識產(chǎn)權數(shù)據(jù)服務商。

我們的產(chǎn)品包含105個國家的1.26億組數(shù)據(jù),免費查、免費專利分析。

申請試用

分析報告

專利匯分析報告產(chǎn)品可以對行業(yè)情報數(shù)據(jù)進行梳理分析,涉及維度包括行業(yè)專利基本狀況分析、地域分析、技術分析、發(fā)明人分析、申請人分析、專利權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專利分析、法律分析、研發(fā)重點分析、企業(yè)專利處境分析、技術處境分析、專利壽命分析、企業(yè)定位分析、引證分析等超過60個分析角度,系統(tǒng)通過AI智能系統(tǒng)對圖表進行解讀,只需1分鐘,一鍵生成行業(yè)專利分析報告。

申請試用

QQ群二維碼
意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