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類型 | 發(fā)明公開 | 法律事件 | 公開; 實質審查; |
專利有效性 | 實質審查 | 當前狀態(tài) | 實質審查 |
申請?zhí)?/td> | CN202411664389.X | 申請日 | 2024-11-20 |
公開(公告)號 | CN1196090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5-03-14 |
申請人 | 鄧銀貴; | 申請人類型 | 其他 |
發(fā)明人 | 鄧銀貴; | 第一發(fā)明人 | 鄧銀貴 |
權利人 | 鄧銀貴 | 權利人類型 | 其他 |
當前權利人 | 鄧銀貴 | 當前權利人類型 | 其他 |
省份 | 當前專利權人所在省份:云南省 | 城市 | 當前專利權人所在城市:云南省曲靖市 |
具體地址 | 當前專利權人所在詳細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yún)^(qū)教場東路59號3棟507室 | 郵編 | 當前專利權人郵編:655000 |
主IPC國際分類 | B21J15/10 | 所有IPC國際分類 | B21J15/10 ; B21J15/38 ; B21J15/50 ; B21J15/32 |
專利引用數(shù)量 | 0 | 專利被引用數(shù)量 | 0 |
專利權利要求數(shù)量 | 8 | 專利文獻類型 | A |
專利代理機構 | 專利代理人 | ||
摘要 | 本 發(fā)明 涉及拉鉚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型手持式 鉚接 工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使 鉚釘 直線運動插接的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包括有安裝板架和卡柱,安裝板架內部滑動式連接有卡柱,抽芯鉚釘卡位在卡柱下部,還包括有夾持機構和導向機構,安裝板架與卡柱之間設有夾持機構,安裝板架下部設有導向機構。將抽芯鉚釘?shù)尼斝静褰又量ㄖ鶅?,通過導向 塊 進行 定位 ,使得抽芯鉚釘?shù)?套管 準確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向內 擠壓 伸縮 手柄 通過第一擺桿帶動卡柱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內,安裝板架擠壓卡柱卡緊釘芯,并向上拉動釘芯,直至套管下部膨脹,釘芯拉斷抽出為止即完成鉚接,導向塊和伸縮手柄均可收起,減小占用面積。 | ||
權利要求 | 1.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包括有安裝板架(11)和卡柱(12),安裝板架(11)內部滑動式連接有卡柱(12),抽芯鉚釘(1)卡位在卡柱(12)下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夾持機構(2)和導向機構(3),安裝板架(11)與卡柱(12)之間設有用于夾緊抽芯鉚釘(1)的釘芯的夾持機構(2),將抽芯鉚釘(1)的釘芯插接至卡柱(12)內,向內擠壓夾持機構(2)帶動卡柱(12)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11)內,安裝板架(11)擠壓卡柱(12)卡緊釘芯,安裝板架(11)下部設有用于起定位作用使抽芯鉚釘(1)的套管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的導向機構(3)。 |
||
說明書全文 | 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拉鉚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 背景技術[0003] 專利公開號為CN218252730U公開了一種手動式拉鉚槍,所述旋轉座通過臂力拉桿與連接件連接,且旋轉座的輸出端設置有臂力套筒,所述臂力套筒的頂部端口嵌入擰合有伸縮螺桿,所述伸縮螺桿的臂桿頂端設置有對壓把手,所述集釘筒的內側靠近底部端口的位置處設置有導流套,所述導流套的外側對稱設置有阻隔桿。 [0004] 上述設備將導嘴壓蓋在鉚釘上,使鉚釘延伸至爪片內,繼而工作人員對壓手柄組件,使爪片對鉚釘進行夾固,繼而在持續(xù)上移的同時,爪片帶動鉚釘同步上移,直至鉚釘?shù)撞康臄U張部位形變擴張,緊固在相對應的安裝部件上,而鉚釘拉斷抽出為止即完成鉚接。但是,由于鉚釘下端需要插接在連接件的孔內,而上述設備不具備定位導向功能,導致人工插接鉚釘時,容易因手持姿勢不正確,鉚釘發(fā)生傾斜,影響插接效果。如何設計一種能夠使鉚釘直線運動插接的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是本專利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0005] 為了克服現(xiàn)有不具備定位導向功能,通過人工插接位置不準確,影響工作效率的缺點,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使鉚釘直線運動插接的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 [0006] 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包括有安裝板架和卡柱,安裝板架內部滑動式連接有卡柱,抽芯鉚釘卡位在卡柱下部,還包括有夾持機構和導向機構,安裝板架與卡柱之間設有用于夾緊抽芯鉚釘?shù)尼斝镜膴A持機構,將抽芯鉚釘?shù)尼斝静褰又量ㄖ鶅?,向?a href='/zhuanli/list-18961-1.html' target='_blank'>擠壓夾持機構帶動卡柱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內,安裝板架擠壓卡柱卡緊釘芯,安裝板架下部設有用于起定位作用使抽芯鉚釘?shù)?a href='/zhuanli/list-21515-1.html' target='_blank'>套管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的導向機構。 [0007] 作為優(yōu)選,夾持機構包括有伸縮手柄、拉簧和第一擺桿,安裝板架左右兩側的下部均轉動式連接有伸縮手柄,伸縮手柄下部均與卡柱上部之間轉動式連接有第一擺桿,卡柱與安裝板架內部之間連接有拉簧,向內擠壓伸縮手柄,伸縮手柄通過第一擺桿帶動卡柱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內,安裝板架擠壓卡柱卡緊釘芯。 [0008] 作為優(yōu)選,安裝板架左右兩側均連接有用于夾住伸縮手柄的橡膠夾。 [0009] 作為優(yōu)選,導向機構包括有轉盤、第一導向桿、導向塊、第一壓簧和連接塊,安裝板架下部前后兩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轉盤,轉盤外側均連接有連接塊,連接塊上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一導向桿,第一導向桿下部之間連接有用于起定位作用使抽芯鉚釘?shù)奶坠懿褰又吝B接件的孔內的導向塊,連接塊均與導向塊之間連接有第一壓簧,第一壓簧套在第一導向桿上。 [0010]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有用于抽芯鉚釘?shù)尼斝咀詣用撾x卡柱的推離機構,推離機構包括有頂塊、第一滑桿和第二壓簧,安裝板架內下部連接有第一滑桿,第一滑桿之間滑動式連接有頂塊,頂塊穿過卡柱,頂塊與安裝板架之間連接有第二壓簧,第二壓簧套在第一滑桿上。 [0011]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有用于實現(xiàn)自動補充抽芯鉚釘?shù)耐扑蜋C構,推送機構包括有支撐架、第二導向桿、放置箱、導向架、第一彈簧、第二滑桿、限位架、第二彈簧、移動板、第二擺桿和限位柱,導向塊右側連接有支撐架,導向塊頂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第二導向桿,支撐架中部前后兩側均滑動式連接有導向架,導向架均與支撐架之間連接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套在導向架上,導向架之間連接有放置箱,支撐架上部前后兩側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二滑桿,第二滑桿右端之間連接有限位架,第二滑桿右部均與支撐架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套在第二滑桿上,前后兩側的第二導向桿之間均滑動式連接有移動板,移動板均與放置箱之間轉動式連接有第二擺桿,放置箱左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限位柱。 [0012]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有用于固定位于卡柱正下方的抽芯柳釘?shù)亩c機構,定點機構包括有第一氣筒、推塊、第三彈簧、導氣管、第二氣筒、導軌、伸縮組件和夾塊,放置箱右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第一氣筒,支撐架上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推塊,第一氣筒與第一氣筒的活塞桿之間連接有第三彈簧,放置箱頂部左側連接有導軌,導軌上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二氣筒,前側的第二氣筒與前側的第一氣筒之間連通有導氣管,后側的第二氣筒與后側的第一氣筒之間連通有導氣管,導軌均與在導軌上滑動的第二氣筒之間連接有伸縮組件,伸縮組件由伸縮桿和彈簧構成,第二氣筒的活塞桿上均連接有夾塊。 [0013]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有用于輔助補充抽芯鉚釘和對放置箱內的抽芯鉚釘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限位機構包括有連接板、頂板和第三壓簧,放置箱右側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左側連接有第三壓簧,第三壓簧左端之間連接有頂板,頂板與放置箱滑動式連接。 [0014]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將抽芯鉚釘?shù)尼斝静褰又量ㄖ鶅?,通過導向塊進行定位,使得抽芯鉚釘?shù)奶坠軠蚀_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向內擠壓伸縮手柄通過第一擺桿帶動卡柱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內,安裝板架擠壓卡柱卡緊釘芯,并向上拉動釘芯,直至套管下部膨脹,釘芯拉斷抽出為止即完成鉚接,導向塊和伸縮手柄均可收起,減小占用面積;2、通過設置的頂塊頂出釘芯,使得釘芯自動脫離卡柱,如此無需人工將釘芯從卡柱內取出; 3、通過將抽芯鉚釘從右往左橫向排列放入放置箱內,安裝板架帶動卡柱向下移動,使得抽芯鉚釘?shù)尼斝旧喜坎褰又量ㄖ鶅?,同時安裝板架下壓移動板,移動板通過第二擺桿推動放置箱向右移動,放置箱帶動其余的抽芯鉚釘向右移動,在限位架攔截的作用下,使得放置箱內的抽芯鉚釘與放置箱相背移動,如此,實現(xiàn)自動補充抽芯鉚釘; 4、通過設置的夾塊夾住抽芯柳釘,防止位于卡柱正下方的抽芯柳釘發(fā)生位移,導致抽芯柳釘沒有對準卡柱; 5、通過設置的頂板在第三壓簧的作用下推動其余的抽芯鉚釘向左移動,如此,實現(xiàn)輔助補料,且對放置箱內的抽芯鉚釘進行限位,防止放置箱內的抽芯鉚釘發(fā)生位移。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為本發(fā)明的收納狀態(tài)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 圖3為本發(fā)明的剖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4為本發(fā)明的抽芯鉚釘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 圖5為本發(fā)明的卡柱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 圖6為本發(fā)明的夾持機構第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 圖7為本發(fā)明的夾持機構第二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 圖8為本發(fā)明的導向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 圖9為本發(fā)明的推離機構第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 圖10為本發(fā)明的推離機構第二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 圖11為本發(fā)明的推送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 圖12為本發(fā)明的推送機構剖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 圖13為本發(fā)明的定點機構第一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 圖14為本發(fā)明的定點機構第二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 圖15為本發(fā)明的定點機構部分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0] 圖16為本發(fā)明的限位機構第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1] 圖17為本發(fā)明的限位機構第二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2] 附圖標記說明:1_抽芯鉚釘,11_安裝板架,12_卡柱,2_夾持機構,21_伸縮手柄,22_拉簧,23_第一擺桿,3_導向機構,31_轉盤,32_第一導向桿,33_導向塊,34_第一壓簧, 35_連接塊,4_推離機構,41_頂塊,42_第一滑桿,43_第二壓簧,5_推送機構,51_支撐架,52_第二導向桿,53_放置箱,54_導向架,55_第一彈簧,56_第二滑桿,57_限位架,58_第二彈簧, 59_移動板,510_第二擺桿,511_限位柱,6_定點機構,61_第一氣筒,62_推塊,63_第三彈簧, 64_導氣管,65_第二氣筒,66_導軌,67_伸縮組件,68_夾塊,7_限位機構,71_連接板,72_頂板,73_第三壓簧。 具體實施方式[0033]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地進行說明。實施例1 [0034] 一種小型手持式鉚接工具,參照圖1?圖8,包括有安裝板架11、卡柱12、夾持機構2和導向機構3,安裝板架11內部滑動式連接有卡柱12,抽芯鉚釘1卡位在卡柱12下部,安裝板架11與卡柱12之間設有夾持機構2,夾持機構2用于夾緊抽芯鉚釘1的釘芯,安裝板架11下部設有導向機構3,導向機構3用于起定位作用使抽芯鉚釘1的套管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 [0035] 參照圖6?圖7,夾持機構2包括有伸縮手柄21、拉簧22和第一擺桿23,安裝板架11左右兩側的下部均轉動式連接有伸縮手柄21,伸縮手柄21下部均與卡柱12上部之間轉動式連接有四根第一擺桿23,卡柱12與安裝板架11內部之間連接有拉簧22,安裝板架11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兩個橡膠夾,橡膠夾用于夾住伸縮手柄21。 [0036] 參照圖8,導向機構3包括有轉盤31、第一導向桿32、導向塊33、第一壓簧34和連接塊35,安裝板架11下部前后兩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轉盤31,轉盤31外側均焊接有兩個連接塊35,連接塊35上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一導向桿32,四根第一導桿下部之間連接有導向塊33,導向塊33用于起定位作用使抽芯鉚釘1的套管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連接塊35均與導向塊33之間連接有第一壓簧34,第一壓簧34套在第一導向桿32上。 [0037] 使用時,將抽芯鉚釘1的釘芯插接至卡柱12內,再將導向塊33抵在連接件上,通過導向塊33進行定位,使得抽芯鉚釘1的套管對準連接件的孔,接著手動向下按壓安裝板架11,安裝板架11帶動卡柱12、抽芯鉚釘1、轉盤31和連接塊35向下移動,第一壓簧34被壓縮,使得抽芯鉚釘1的套管準確的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然后手動向內擠壓伸縮手柄21,伸縮手柄21通過第一擺桿23帶動卡柱12向上移動縮進安裝板架11內,拉簧22被拉伸,使得安裝板架11頂緊套管上端面,安裝板架11擠壓卡柱12,使得卡柱12卡緊釘芯,并向上拉動釘芯,直至套管下部膨脹,緊固在連接件上,釘芯拉斷抽出為止即完成鉚接,放松安裝板架11,進而在第一壓簧34復位的作用下通過轉盤31和連接塊35帶動安裝板架11向上移動復位,然后放松伸縮手柄21,進而在拉簧22復位的作用下帶動卡柱12向下移動復位,卡柱12通過第一擺桿23帶動伸縮手柄21向外轉動復位,再將釘芯從卡柱12內取出,不使用時,手動向上轉動導向塊33,導向塊33帶動轉盤31、第一導向桿32、第一壓簧34和連接塊35向上轉動收起,接著手動向下收縮伸縮手柄21,再手動向內擠壓伸縮手柄21,將伸縮手柄21卡在安裝板架11的橡膠夾上進行收起,如此,可以減小占用面積。 實施例2 [0038] 在實施例1的基礎之上,參照圖1、圖2、圖9和圖10,還包括有推離機構4,推離機構4包括有頂塊41、第一滑桿42和第二壓簧43,安裝板架11內下部焊接有兩根第一滑桿42,兩根第一滑桿42之間滑動式連接有頂塊41,頂塊41用于頂出釘芯,頂塊41穿過卡柱12,頂塊41與安裝板架11之間連接有兩根第二壓簧43,第二壓簧43套在第一滑桿42上。 [0039] 當抽芯鉚釘1的釘芯插接至卡柱12內時,釘芯與頂塊41接觸,進而頂動頂塊41向上移動,第二壓簧43被壓縮,當卡柱12向上拉動釘芯時,釘芯繼續(xù)頂動頂塊41向上移動,將釘芯從套管內抽出后,當卡柱12向下移動復位時,卡柱12帶動釘芯向下移動復位,同時在第二壓簧43復位的作用下帶動頂塊41向下移動復位,頂塊41向下頂出釘芯,如此無需人工將釘芯從卡柱12內取出。 [0040] 參照圖1、圖2、圖11和圖12,還包括有推送機構5,推送機構5包括有支撐架51、第二導向桿52、放置箱53、導向架54、第一彈簧55、第二滑桿56、限位架57、第二彈簧58、移動板59、第二擺桿510和限位柱511,支撐架51安裝在導向塊33右側,導向塊33頂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兩根第二導向桿52,支撐架51中部前后兩側均滑動式連接有導向架54,導向架54均與支撐架51之間連接有兩根第一彈簧55,第一彈簧55套在導向架54上,兩個導向架54之間安裝有放置箱53,支撐架51上部前后兩側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二滑桿56,兩根第二滑桿56右端之間焊接有限位架57,限位架57起阻擋作用,第二滑桿56右部均與支撐架51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58,第二彈簧58套在第二滑桿56上,前后兩側的兩根第二導向桿52之間均滑動式連接有移動板59,移動板59均與放置箱53之間轉動式連接有兩根第二擺桿510,放置箱53左部前后兩側均連接有三個限位柱511,限位柱511起阻擋作用。 [0041] 將抽芯鉚釘1從右往左橫向排列放入放置箱53內,當安裝板架11帶動卡柱12向下移動時,卡柱12與其正下方的抽芯鉚釘1的釘芯接觸,使得抽芯鉚釘1的釘芯上部插接至卡柱12內,同時安裝板架11向下移動與移動板59接觸,進而下壓移動板59,移動板59通過第二擺桿510推動放置箱53向右移動,放置箱53帶動導向架54、限位柱511和其余的抽芯鉚釘1向右移動,第一彈簧55被壓縮,使得被卡柱12卡住的抽芯鉚釘1脫離放置箱53,進而使得卡柱12帶動抽芯鉚釘1向下移動將套管插接至連接件的孔內,當最右側的抽芯鉚釘1與限位架57接觸時,在限位架57攔截的作用下,使得放置箱53內的抽芯鉚釘1與放置箱53相背移動,當最左側的抽芯鉚釘1與限位柱511接觸時,限位柱511對抽芯鉚釘1進行限位,使得放置箱53帶動限位柱511向右移動時,限位柱511通過抽芯鉚釘1推動限位架57向右移動,限位架57帶動第二滑桿56向右移動,第二彈簧58被壓縮,當安裝板架11向上移動復位時,進而在第一彈簧55復位的作用下通過導向架54帶動放置箱53和限位柱511向右移動復位,放置箱53通過第二擺桿510帶動移動板59向上移動復位,放置箱53帶動抽芯鉚釘1向左移動,使得左側的抽芯鉚釘1位于卡柱12正下方,同時在第二彈簧58復位的作用下帶動第二滑桿56和限位架 57向左移動復位,如此,實現(xiàn)自動補料。 [0042] 參照圖1、圖2、圖13、圖14和圖15,還包括有定點機構6,定點機構6包括有第一氣筒61、推塊62、第三彈簧63、導氣管64、第二氣筒65、導軌66、伸縮組件67和夾塊68,放置箱53右部前后兩側均安裝有第一氣筒61,支撐架51上部前后兩側均焊接有推塊62,第一氣筒61與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之間連接有第三彈簧63,放置箱53頂部左側安裝有兩個導軌66,導軌 66上均滑動式連接有第二氣筒65,前側的第二氣筒65與前側的第一氣筒61之間連通有導氣管64,后側的第二氣筒65與后側的第一氣筒61之間連通有導氣管64,導軌66均與在導軌66上滑動的第二氣筒65之間安裝有伸縮組件67,伸縮組件67由伸縮桿和彈簧構成,第二氣筒 65的活塞桿上均安裝有夾塊68。 [0043] 初始狀態(tài)第三彈簧63被壓縮,當放置箱53向右移動時,放置箱53帶動第一氣筒61、第三彈簧63、導氣管64、第二氣筒65、導軌66、伸縮組件67和夾塊68向右移動,使得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與推塊62分離,進而在第三彈簧63復位的作用下帶動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伸出抽取第二氣筒65內的氣體,使得第二氣筒65的活塞桿收縮帶動夾塊68向外移動,使得抽芯鉚釘1與放置箱53相背移動時,最左側的抽芯柳釘向左移動至夾塊68之間,當放置箱53向左移動復位時,放置箱53帶動第一氣筒61、第三彈簧63、導氣管64、第二氣筒65、導軌66、伸縮組件67和夾塊68向左移動復位,當?shù)谝粴馔?1的活塞桿與推塊62接觸時,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收縮為第二氣筒65內充氣,第三彈簧63被壓縮,使得第二氣筒65的活塞桿伸長帶動夾塊68向內移動夾住抽芯柳釘,防止位于卡柱12正下方的抽芯柳釘發(fā)生位移,導致抽芯柳釘沒有對準卡柱12,當卡柱12卡住抽芯鉚釘1的釘芯上部后,放置箱53向右移動時,放置箱53帶動第一氣筒61、第三彈簧63、導氣管64和導軌66向右移動,伸縮組件67收縮,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與推塊62分離,進而在第三彈簧63復位的作用下帶動第一氣筒61的活塞桿伸出抽取第二氣筒65內的氣體,使得第二氣筒65的活塞桿收縮帶動夾塊68向外移動松開抽芯柳釘,進而在伸縮組件67復位的作用下帶動第二氣筒65和夾塊68向右移動復位,如此,卡柱12卡住抽芯鉚釘1時,防止放置箱53向右移動通過夾塊68直接拉扯抽芯鉚釘1向右移動,導致抽芯鉚釘1脫離卡柱12。 [0044] 參照圖1、圖2、圖16和圖17,還包括有限位機構7,限位機構7包括有連接板71、頂板72和第三壓簧73,放置箱53右側安裝有連接板71,連接板71左側連接有四根第三壓簧73,四根第三壓簧73左端之間連接有頂板72,頂板72用于輔助補料和對抽芯鉚釘1進行限位,頂板 72與放置箱53滑動式連接。 [0045] 將連接板71從放置箱53上拆卸下來,頂板72與放置箱53分離,再將抽芯鉚釘1從右往左橫向排列放入放置箱53內,然后復位連接板71和頂板72,當頂板72與最右側的抽芯鉚釘1接觸,壓縮第三壓簧73,將連接板71安裝至放置箱53上,當最左側的抽芯鉚釘1脫離放置箱53時,在第三壓簧73的作用下使得頂板72推動其余的抽芯鉚釘1向左移動,如此,實現(xiàn)輔助補料,且對放置箱53內的抽芯鉚釘1進行限位,防止放置箱53內的抽芯鉚釘1發(fā)生位移。 [0046]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