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0001] 本
發(fā)明涉及一種復合相變儲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
復合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儲熱方案設計是
太陽能蒸汽發(fā)電中的重要技術,儲熱材料的性能及成本是決定大型太陽能電廠的建設
費用及運行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太陽能發(fā)電中的儲熱材料應滿足如下要求:儲熱材料應有高的
能量密度;儲熱材料與熱交換液體應有良好的熱傳導;儲熱材料應有良好的化學和
力學
穩(wěn)定性;儲熱材料與
熱交換器及熱交換液體之間有良好的化學相容性;在儲熱及放熱循環(huán)過程中應完全可逆;低成本。
工作溫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系統(tǒng)的熱效率,提高儲熱材料的工作溫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0003] 目前,復合型儲熱材料主要是膠囊型、無機鹽/陶瓷基復合型、有機/無機復合型儲熱材料,其面向的應用對象是中低溫儲熱領域,而且在制備過程中多采用成本較高的結合劑將物相不同的原料粘結。目前這些制備技術,存在以下不足:
比熱小,儲
熱能力一般;在相變過程中體積的縮脹會導致復合型儲熱材料熱阻的變化,降低了儲熱性能。由此導致此類復合型儲熱材料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限制了儲熱材料的推廣使用。因此亟待尋找一種比熱大,在相變過程中體積的縮脹不易影響熱阻,提高其儲熱性能的相變儲熱材料。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傳統(tǒng)的儲熱材料比熱小,在相變過程中體積的縮脹會導致熱阻的變化,降低了其儲熱性能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復合相變儲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5] 為解決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相變儲熱材料,包括有機
相變材料和高熱導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熱導率材料為膨脹
石墨經(jīng)多壁
碳納米管超聲分散進入間隙制得的復合納米膨脹石墨。
[0006] 所述的有機相變材料為
石蠟、
脂肪酸類、多元醇類中的一種或多種。
[0007] 所述的高熱導率材料為可膨脹石墨高溫
煅燒后與多壁
碳納米管混合,加入
乙醇溶液中攪拌10~15min,再用300W
超聲波超聲分散5~8h,過濾干燥后制得;所述的納米管
質量為可膨脹石墨質量的0.3~2.5%。
[0008] 所述的有機相變材料和高熱導率材料的質量比為6:1~10:1。
[0009] 所述的一種復合相變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有機相變材料和高熱導率材料裝入
球磨機中,再向球磨機中加入5~8mL丙
酮,濕法球磨1~2h,得
復合粉末,隨后將復合粉末裝入
坩堝中,并置于干燥箱中,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
導熱油;
S2.將上述復合導熱油裝入燒杯中,以5℃/min加熱至120~130℃,并以300~400r/min保溫攪拌
吸附1~2h,繼續(xù)以5℃/min加熱至200~210℃,持續(xù)保溫攪拌吸附1~2h,隨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得復合相變儲熱材料。
[0010]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對可膨脹石墨進行處理,擴大其層間距和
比表面積,生成具有多孔網(wǎng)狀空隙結構的具有天然石墨高導熱性能,又具有較高的吸附性能的膨脹石墨,并利用
多壁碳納米管分散進入膨脹石墨的間隙中形成的導熱網(wǎng)絡,進一步提高導熱性能,減小熱阻,再在高溫條件下,通過微孔吸附法將有機相變材料吸附于石墨內部,達到將相變儲熱材料封裝的目的,提高相變材料的導熱性能的同時有效解決相變材料轉變時液相的
泄漏導致的熱
阻變化,降低了儲熱性能的問題。本發(fā)明制備的復合相變儲熱材料比熱大,在相變過程中,熱阻變化小,提高了其儲熱性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首先稱取2~3g可膨脹石墨,加入
粉碎機中粉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置于干燥箱中,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再將干燥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轉入
馬弗爐中,加熱至800~900℃,保溫反應20~30s,冷卻至室溫后,得膨脹石墨;將膨脹石墨與0.01~0.05g多壁碳納米管混合后,加入100~120mL質量分數(shù)為70%乙醇溶液中,以300~
400r/min攪拌10~15min,再用300W
超聲波超聲分散5~8h,隨后
真空抽濾,用去離子
水洗滌
濾餅2~3次,將洗滌后的濾餅置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納米膨脹石墨;再稱取1.2~1.5g三羥甲基乙烷,8.0~8.5g
硬脂酸,1.0~1.5g復合納米膨脹石墨,裝入球磨機中,再向球磨機中加入5~8mL丙酮,以500~600r/min濕法球磨1~2h,得復合粉末,隨后將復合粉末裝入坩堝中,并置于干燥箱中,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導熱油;將復合導熱油裝入燒杯中,以5℃/min加熱至120~130℃,并以300~400r/min保溫攪拌吸附1~2h,繼續(xù)以5℃/min加熱至200~210℃,持續(xù)保溫攪拌吸附1~2h,隨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得復合相變儲熱材料。
[0012] 實例1首先稱取3g可膨脹石墨,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置于干燥箱中,在110℃下干燥至恒重,再將干燥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轉入馬弗爐中,加熱至
900℃,保溫反應30s,冷卻至室溫后,得膨脹石墨;將膨脹石墨與0.05g多壁碳納米管混合后,加入120mL質量分數(shù)為70%乙醇溶液中,以400r/min攪拌15min,再用300W超聲波超聲分散8h,隨后真空抽濾,用去離子水洗滌濾餅3次,將洗滌后的濾餅置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納米膨脹石墨;再稱取1.5g三羥甲基乙烷,8.5g硬脂酸,1.5g復合納米膨脹石墨,裝入球磨機中,再向球磨機中加入8mL丙酮,以600r/min濕法球磨2h,得復合粉末,隨后將復合粉末裝入坩堝中,并置于干燥箱中,在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導熱油;將復合導熱油裝入燒杯中,以5℃/min加熱至130℃,并以400r/min保溫攪拌吸附2h,繼續(xù)以5℃/min加熱至210℃,持續(xù)保溫攪拌吸附2h,隨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得復合相變儲熱材料。
[0013] 實例2首先稱取2g可膨脹石墨,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置于干燥箱中,在105℃下干燥至恒重,再將干燥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轉入馬弗爐中,加熱至
800℃,保溫反應20s,冷卻至室溫后,得膨脹石墨;將膨脹石墨與0.01g多壁碳納米管混合后,加入100mL質量分數(shù)為70%乙醇溶液中,以300r/min攪拌10min,再用300W超聲波超聲分散5h,隨后真空抽濾,用去離子水洗滌濾餅2次,將洗滌后的濾餅置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05℃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納米膨脹石墨;再稱取1.2g山梨糖醇,8.0g
氧化聚乙烯蠟,1.0g復合納米膨脹石墨,裝入球磨機中,再向球磨機中加入5mL丙酮,以500r/min濕法球磨1h,得復合粉末,隨后將復合粉末裝入坩堝中,并置于干燥箱中,在105℃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導熱油;將復合導熱油裝入燒杯中,以5℃/min加熱至120℃,并以300r/min保溫攪拌吸附1h,繼續(xù)以5℃/min加熱至200℃,持續(xù)保溫攪拌吸附1h,隨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得復合相變儲熱材料。
[0014] 實例3首先稱取2g可膨脹石墨,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50目篩,將過篩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置于干燥箱中,在107℃下干燥至恒重,再將干燥后的可膨脹石墨粉末轉入馬弗爐中,加熱至
850℃,保溫反應25s,冷卻至室溫后,得膨脹石墨;將膨脹石墨與0.03g多壁碳納米管混合后,加入110mL質量分數(shù)為70%乙醇溶液中,以350r/min攪拌12min,再用300W超聲波超聲分散7h,隨后真空抽濾,用去離子水洗滌濾餅3次,將洗滌后的濾餅置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07℃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納米膨脹石墨;再稱取1.3g
丙烯酸酯多元醇,8.3g硬脂酸,1.2g復合納米膨脹石墨,裝入球磨機中,再向球磨機中加入7mL丙酮,以550r/min濕法球磨2h,得復合粉末,隨后將復合粉末裝入坩堝中,并置于干燥箱中,在107℃下干燥至恒重,得復合導熱油;將復合導熱油裝入燒杯中,以5℃/min加熱至125℃,并以350r/min保溫攪拌吸附1h,繼續(xù)以5℃/min加熱至205℃,持續(xù)保溫攪拌吸附1h,隨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得復合相變儲熱材料。
[0015] 對照例: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了微膠囊SiO2包裹石蠟的復合儲熱材料,其中石蠟的含量為87.5%。
[0016] 將實例1至實例3及對照例制備得到的儲熱材料進行進行檢測,檢測數(shù)據(jù)如下:檢測項目 對照例 實例1 實例2 實例3
比熱(kJ/(kg·℃)) 2.0 2.3 2.5 2.1
相變溫度(℃) 25 40 35 42
導熱率(W/m·K) 0.92 1.14 1.52 1.18
耐壓強度(MPa) 17.6 19.8 20.1 22.5
經(jīng)對比可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制備的復合相變儲熱材料比熱大,儲熱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