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一種TC2鈦合金大規(guī)格棒材的鍛造方法 |
CN202510077166.1 |
2025-01-17 |
CN119702923A |
2025-03-28 |
劉向宏; 田彥文; 張勝; 任勇; 王濤; 王凱旋; 杜予晅; 馮勇 |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TC2鈦合金大規(guī)格棒材的鍛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開坯鍛造:對所述TC2鈦合金鑄錠在Tβ+100℃~Tβ+210℃保溫并進行1~2火次的開坯鍛造,每火次鍛造完成2~3個鐓拔,總鍛比控制在8.5~12.0之間,空冷得到第一坯料;步驟二、中間鍛造:對第一坯料在Tβ?120℃~Tβ+70℃保溫并進行6~10火次的反復鐓拔,每火次鍛比為3.5~5.0,得到第二坯料;步驟三、成形鍛造:對第二坯料在Tβ?40℃~Tβ?120℃保溫并進行3~4火次的成形鍛造,得到TC2鈦合金棒材。本發(fā)明制備的TC2鈦合金大規(guī)格棒材高低倍組織均勻,力學性能優(yōu)異,批次穩(wěn)定性好,流程較短,適用于大批次工業(yè)化生產。 |
122 |
大型汽輪機高中壓轉子鍛件成型方法 |
CN202411732756.5 |
2024-11-29 |
CN119702919A |
2025-03-28 |
王旭穎; 宋國旺; 王志軍; 陳民濤; 付興; 彭彩霞; 徐偉; 高超平; 常春青; 張根紅; 吳杏格; 閆少波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大型汽輪機高中壓轉子鍛件成型方法,包括:冶煉鑄錠工序、鍛造工序、鍛后熱處理工序,在鍛造工序中,鋼錠熱運至鍛造車間,放入鍛造加熱爐短時保溫6~10小時,鋼錠短時保溫后通過滾圓錠身進行預拔長,待錠身底部和冒口直徑相同后壓鉗把,然后進行兩次鐓粗和兩次拔長,并在最后一火鍛造成型時按鍛件的最大外徑壓圓,其后利用號印刀深度號印,鐓粗和拔長各火次加熱時在出爐前8~12小時將爐溫提高18~22℃;鍛后熱處理工序采取三次過冷+兩次正火+一次回火的形式。本發(fā)明首次實現(xiàn)了大型汽輪機高中壓轉子鍛件生產的一次性超探合格,實現(xiàn)短周期、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質量穩(wěn)定的制造過程。 |
123 |
一種T形GH4169模鍛件及其生產工藝和模具 |
CN202510020612.5 |
2025-01-07 |
CN119702918A |
2025-03-28 |
王文珂; 付敏敏; 劉浩; 張曼曼; 張文學; 周世杰 |
本發(fā)明提供了種T形GH4169模鍛件及其生產工藝和模具,本發(fā)明解決了當前本領域內亟需解決的如何提高T形GH4169零件材料利用率及細化鍛件晶粒組織并提高組織均勻性的問題。本發(fā)明通過合理設計模具結構、合理制定鍛造及熱處理工藝,不僅大幅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消耗:將T形零件的材料利用率由14.3%提高至24.3%。而且可使鍛件的內部組織充分細化、均勻,模鍛件晶粒度達到9級,晶粒的整體均勻性大幅提高,鍛件力學性能優(yōu)于標準要求。 |
124 |
一種TC4鈦合金環(huán)鍛件的制備方法 |
CN202411973933.9 |
2024-12-30 |
CN119702916A |
2025-03-28 |
郭亮; 朱建鑫; 夏昊; 朱圓圓; 胡蔚林; 劉曉洋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TC4鈦合金環(huán)鍛件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鈦合金環(huán)鍛件領域,包括:對TC4鈦合金鑄錠依次進行鑄錠開坯、鍛造、沖孔、擴孔、軋制和退火,得到TC4鈦合金環(huán)鍛件;鍛造包括依次進行的第一鍛造、第二鍛造、第三鍛造、第四鍛造、熱處理和墩粗處理;軋制開始時控制環(huán)徑向長大速度為0.5?1mm/s,當坯料表面溫度為750?850℃時,控制環(huán)徑向長大速度為0.1?0.2mm/s。本發(fā)明提供的制備方法,通過對制備過程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得軋制成形時獲得細小的β相轉變組織,將初生α相含量控制在20?55%片層狀的細晶組織,實現(xiàn)了所得鍛件力學性能的提升,該制備方法無需設備改造,利用現(xiàn)有設備即可完成生產制造。 |
125 |
G115無縫鋼管熱軋生產工藝 |
CN202510227846.7 |
2025-02-28 |
CN119702759A |
2025-03-28 |
李進; 張懷德; 魏廣; 徐銀庚; 陳偉; 龐德禹; 陳健; 李文東; 呂正南 |
本發(fā)明涉及無縫鋼管生產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G115無縫鋼管熱軋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制取直徑小于成品管的G115鋼空心坯料;對所述空心坯料進行熱軋穿孔軋制取得毛管;對所述毛管定徑制取荒管;對所述荒管進行熱處理形成半成品管;對所述半成品管進行打磨、機加工處理制取成品管。通過采用直徑小于成品管的空心坯料+熱軋的生產工藝,生產組批靈活,規(guī)格適用性強,適用于復雜規(guī)格的工廠產業(yè)化生產,生產效率和成材率顯著提高,產品表面質量良好,金相組織及縱向、橫向力學性能均勻性好,其工藝過程可控,質量穩(wěn)定、成材率高、經濟效益顯著。 |
126 |
一種頭盔金屬配件鍛造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410724422.7 |
2024-06-05 |
CN118682062B |
2025-03-28 |
葛旭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頭盔金屬配件鍛造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屬于金屬鍛造技術領域,鍛造裝置包括臥式的煅燒爐,煅燒爐的下方固定有對稱分布的支撐座,煅燒爐的一端設有爐口,靠近爐口一側的支撐座上固定有第一L形支架,第一L形支架上固定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的輸出軸上固定有用于密封爐口的爐蓋,爐蓋上設有轉動設有用于放置金屬坯料的放置架組件。本發(fā)明鍛造裝置通過將放置架主體抽出煅燒爐,便于對金屬坯料進行上下料,在進行上料時,通過啟動第二電機控制放置架主體搖擺,可以將放置架主體上的金屬坯料快速搖勻,避免其堆積,從而能夠實現(xiàn)批量快速擺放,無需人為進行逐一擺放,在進行下料時,能夠將大部分待鍛造的金屬坯料保持在煅燒爐內。 |
127 |
一種新型鍛造裝置 |
CN202110574857.4 |
2021-05-26 |
CN113210558B |
2025-03-28 |
黃阿軍; 王爭光; 徐凱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鍛造裝置,屬于軸承鍛造技術領域。它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設有旋轉鍛造機構,所述的旋轉鍛造機構包括鍛造組件以及用于驅動軸承轉動的旋轉固定組件,所述的鍛造組件包括設置在固定座上的油缸固定座,所述的油缸固定座底部固定有鍛造油缸。通過一號平移機構將旋轉固定組件移動至軸承上料機構處,軸承上料機構能將軸承推動至旋轉固定組件內,旋轉固定組件能對軸承進行固定且能在鍛造時轉動軸承,從而配合鍛造油缸驅動的鍛造錘能對軸承整體進行快速鍛造,能有效提高軸承的鍛造效率,鍛造完成后翻轉卸料機構能對軸承進行自動卸料。 |
128 |
水改油模鍛壓機移動橫梁速度同步補償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 |
CN202011207736.8 |
2020-11-03 |
CN112240318B |
2025-03-28 |
楊紅娟; 張君; 周少凡; 段麗華 |
本發(fā)明屬于冶金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水改油模鍛壓機移動橫梁速度同步補償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本發(fā)明的移動橫梁速度同步補償控制機構包括移動橫梁、移動橫梁四個角上分別連接的橫梁同步控制油缸、移動橫梁四個角上分別設置的移動橫梁位置檢測裝置、控制閥組A、控制閥組B、液壓管路、第一油泵、第二油泵、油箱及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別與四個移動橫梁位置檢測裝置、控制閥組A、控制閥組B、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電信號連接。本發(fā)明在大型模鍛壓機移動橫梁的運動過程中,通過PLC控制器對移動橫梁對角線上的橫梁同步控制油缸的分組控制,消除了移動橫梁單個角的翹起,使移動橫梁四個角同步移動,有效提高了模鍛壓機的鍛造精度。 |
129 |
一種中高強高韌損傷容限的鈦合金、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
CN202411811498.X |
2024-12-10 |
CN119685653A |
2025-03-25 |
劉向宏; 郭學浩; 付杰; 王文盛; 田彥文; 楊躍森; 王凱旋; 杜予晅 |
本發(fā)明屬于鈦合金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高強高韌損傷容限的鈦合金、制備方法及其應用。本發(fā)明在制備中高強高韌損傷容限的鈦合金時,通過對一次鑄錠表面沖洗和機加處理、二次鑄錠表面刷磨來降低鑄錠雜質元素含量,同時通過多次掉頭熔煉,以提高鑄錠成分純凈性。制備得到的鈦合金,其抗拉強度Rm≥1000MPa,屈服強度韌性RpKIC0≥.2≥120MPam880MPa1/2,延伸率,疲勞裂紋擴展速率A≥18%,斷面收縮率da/dN≤Z8.≥9245×%10,?斷裂6mm/cycle,其各項力學性能相較于TC4?DT均有明顯優(yōu)勢,其強度較TC21低100MPa,其它性能均顯著優(yōu)于TC21合金。 |
130 |
一種7050輪轂鋁合金模鍛件的制造方法 |
CN202411972931.8 |
2024-12-30 |
CN119681193A |
2025-03-25 |
于峰; 楊瑞青; 李超; 石鈺; 徐磊; 高鑫欣; 姜春艷; 高永強; 安廣超 |
一種7050輪轂鋁合金模鍛件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涉及鋁合金模鍛件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鋁合金板材存在難以兼顧高強度和高韌性的問題,本發(fā)明方法:一、制備鋁合金鑄錠;二、自由鍛造;三、模壓;四、機加;五、熱處理;六、探傷。本發(fā)明制造的鋁合金輪轂模鍛件不僅滿足標準要求,而且提高了輪轂的整體使用性能,改善了輪轂的強度、耐磨性等特點,提高了輪轂的使用壽命,滿足高性能鋁合金輪轂模鍛件的要求。本發(fā)明應用于鋁合金技術領域。 |
131 |
全封閉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的加熱爐智能分配方法及裝置 |
CN202411941836.1 |
2024-12-26 |
CN119681191A |
2025-03-25 |
歐陽斌; 王德云; 魏繼煬; 朱靈華; 劉柱柱 |
本申請提供一種全封閉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的加熱爐智能分配方法及裝置,涉及高端智能裝置制造領域,該方法應用于全封閉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的智能分配裝置,全封閉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還包括多個處于真空環(huán)境的加熱爐、以及在多個加熱爐中轉移坯料的智能機械人;該方法包括:獲取待分配坯料的屬性數據和空閑加熱爐的性能數據;基于待分配坯料的屬性數據、空閑加熱爐的性能數據、以及加熱爐分配模型,確定對應加熱待分配坯料的目標加熱爐;控制智能機械人將待分配坯料從原始裝填的加熱爐轉移至目標加熱爐中。該方法適用于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的加熱爐分配過程中,用于提高坯料加熱時的轉移效率,提高全封閉真空等溫鍛造系統(tǒng)的智能化程度。 |
132 |
真空等溫鍛造壓機智能控制方法、系統(tǒng)及裝置 |
CN202411941516.6 |
2024-12-26 |
CN119681184A |
2025-03-25 |
馮彥成; 袁慧; 李文崗; 劉俊; 許曉安 |
本發(fā)明涉及鍛造工藝智能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真空等溫鍛造壓機智能控制方法、系統(tǒng)及裝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多模態(tài)傳感器采集鍛造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和應力數據,生成初步的原始數據序列;對所述原始數據序列進行清洗與標準化處理,生成標準化后的實時工況數據;基于所述實時工況數據和歷史數據,構建動態(tài)工藝預測模型,生成關鍵參數預測序列;將所述關鍵參數預測序列輸入強化學習模型,生成優(yōu)化后的工藝參數集合;基于所述優(yōu)化后的工藝參數集合,對壓機執(zhí)行系統(tǒng)進行動態(tài)調整,同時實時監(jiān)測設備運行狀態(tài),生成閉環(huán)控制指令序列。本發(fā)明可有效提高鍛件質量一致性與生產效率,降低設備故障風險。 |
133 |
一種高溫合金的鍛造設備及其鍛造方法 |
CN202411774036.5 |
2024-12-05 |
CN119681177A |
2025-03-25 |
何杰 |
本發(fā)明涉及高溫合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溫合金的鍛造設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沖壓設備,所述底座的頂部遠離沖壓設備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鍛造臺,所述底座的頂部遠離鍛造臺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柱,所述控制柱的外壁活動連接有模具更換盤,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有控制柱、模具更換盤,使得高溫合金鍛造過程中的模具更換變得靈活且高效,模具更換盤主體通過轉軸與控制柱外殼及滑槽盤緊密結合,利用頂齒輪與第二齒輪的精密嚙合,實現(xiàn)了模具更換盤在控制柱上的順暢旋轉與定位,這種設計不僅簡化了模具更換的操作流程,還大大提高了更換的準確性和效率,為不同規(guī)格和形狀的高溫合金鍛造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134 |
一種優(yōu)化Ti6AL4V鍛件內部組織成型方法 |
CN202411936952.4 |
2024-12-26 |
CN119681173A |
2025-03-25 |
姚彥軍; 李鵬; 王偉; 權杰; 劉威 |
本發(fā)明屬于鍛造熱加工領域,涉及一種優(yōu)化Ti6AL4V鍛件內部組織成型方法。包括:步驟1:根據鍛件重量確定的鍛造工步、生產火次、轉移時間、鍛造時間、回爐冷卻時間、錘擊頻率、錘擊停頓時間、火次間變形量、裝爐數量、裝爐間距;步驟2:按照確定的裝爐數量、裝爐間距裝爐并加熱至鍛造溫度并保溫預定時間,按照確定的鍛造工步、生產火次、轉移時間、鍛造時間、回爐冷卻時間、錘擊頻率、錘擊停頓時間、火次間變形量進行鍛造;步驟3:鍛造完成后,吹砂和打磨檢驗尺寸是否符合鍛件要求;步驟4:檢驗合格后熱處理并理化檢測。 |
135 |
一種U型鈦合金鍛件荒形的鍛造方法 |
CN202411936943.5 |
2024-12-26 |
CN119681169A |
2025-03-25 |
湯育璽; 李陽; 劉佳盼; 劉亞妮; 蔣理帥祎; 白誠 |
本發(fā)明屬于鍛造熱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U型鈦合金鍛件荒形的鍛造方法。包括:步驟1:將鍛件形狀放大若干倍確定“U”形荒形,“U”形荒形依次包括細腿(1)、底部(3)、粗腿(2);步驟2:根據“U”形荒形確定“一”字形帶臺階坯料;步驟3:根據“U”形荒形確定專用胎模及沖頭;沖頭的寬度為細腿(1)和粗腿(2)之間的間距;步驟4:選用合適棒材:棒材截面為“U”形荒形截面的1.1?1.25倍;步驟5:對棒材進行拔長形成“一”字形帶臺階坯料,然后裝入電爐加熱;步驟6:將“一”字形帶臺階坯料對應底部(3)的位置放置于胎模4之上;步驟7:將沖頭5放置于“一”字形帶臺階坯料之上,前后調整位置,然后通過壓機下壓完成荒形彎曲得到“U”型鈦合金鍛件荒形。 |
136 |
GH738合金大壁厚鍛件晶粒均勻的鍛造方法 |
CN202411936898.3 |
2024-12-26 |
CN119681162A |
2025-03-25 |
王曉紅; 王彥偉; 郭明輝; 信云鵬; 張文靜 |
本發(fā)明屬于鍛造技術領域,涉及GH738合金大壁厚鍛件晶粒均勻的鍛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下料并將GH738合金棒料機加定位臺并倒角;采用三臺階加熱方式加熱棒料;三臺階分別為:預熱溫度800~880℃,加熱至900~980℃,最后升溫至1060~1120℃進行保溫;加熱后轉移棒料至胎膜,將棒料定位臺與胎模接觸,以保證在模鍛時坯料向圓周同時充型;使用胎膜對棒料采用630KJ對擊錘模鍛,其中,前5錘輕擊,后續(xù)連擊、重擊成型,獲得鍛件;對鍛件進行熱處理。 |
137 |
一種銅薄板表面微觀組織調控方法及其裝置 |
CN202411780413.6 |
2024-12-05 |
CN119681157A |
2025-03-25 |
倪增磊; 馬江松; 原志鵬; 凌自成; 謝旭; 王星星; 彭進; 李寧寧; 李歡; 楊嘉佳; 黃亮; 計紅軍; 敖三三; 施建軍; 艾拉特·納佐羅夫 |
一種銅薄板表面微觀組織調控方法及其裝置,涉及金屬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領域,該微觀組織調控方法步驟如下:將銅薄板固定于可移動的工作臺上,采用可沿Y方向運動的工具頭對銅薄板進行多道次變振幅變壓力高頻微鍛;同時,在上述高頻微鍛過程中,在每個道次內,工具頭輸出恒定的振幅以及恒定的壓力,同時工作臺帶動銅薄板沿X方向單向運動,此時工具頭對銅薄板產生切向擠壓作用,在高頻微鍛和切向擠壓共同作用下,可得到表面呈{111}<110>晶體取向且晶粒尺寸呈梯度分布的微觀組織結構;對提高超聲波焊接銅薄板接頭的有效厚度和焊合率有很大的幫助,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
138 |
一種大跨度軸類鍛件的鍛造工裝和鍛造方法 |
CN202411641889.1 |
2024-11-18 |
CN119681156A |
2025-03-25 |
時立佳; 馬靖輝; 季雪; 常耀東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大跨度軸類鍛件的鍛造工裝及鍛造方法,屬于鍛造技術領域;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截面跨度大的軸類鍛件在拔長工序中出現(xiàn)的偏心問題。本發(fā)明的大跨度軸類鍛件的鍛造工裝包括限位工裝輔具、上平砧和下V砧;大跨度軸類鍛件包括軸身法蘭和軸頸;軸頸設于軸身法蘭的一端面上;軸身法蘭與軸頸同軸設置;軸頸置于下V砧上;軸頸遠離軸身法蘭的一端與操作機連接,上平砧用于拔長軸頸;限位工裝輔具設于軸身法蘭的正下方,限位工裝輔具用于對軸身法蘭提供限位作用,以保證大跨度軸類鍛件在拔長工序中軸身法蘭與軸頸的同心度。本發(fā)明能夠有效保證軸身法蘭與軸頸的同心度,避免軸身法蘭偏心。 |
139 |
用于軸承加工的鍛造步進模具 |
CN202411514074.7 |
2024-10-29 |
CN119159031B |
2025-03-25 |
王飛; 應宏彬; 高兒方 |
本發(fā)明公開了用于軸承加工的鍛造步進模具,本發(fā)明涉及軸承加工技術領域,包括下模座和拉桿,所述下模座和拉桿的底部均固定安裝在鍛造機的表面,所述下模座頂部的中部位置固定連接有預成型墊塊。該用于軸承加工的鍛造步進模具,達到上模座復位,利用夾持裝置對坯料進行夾持,上模座再次下移對坯料進行墩粗,預成型沖頭的下移使得B點位的坯料被擠入至預成型凹模的內側面,同時,預成型沖頭的擠壓沖擊配合頂料塊的支撐限位,使得坯料的內外表面被同時擠壓成型,脫料頂桿上移使得坯料被頂至C點位,切底沖頭的下移對坯料底部進行沖孔,解決了軸承加工中墩粗、預成型、切底平高沖孔都是采用單一流水工藝而成型效率低的問題。 |
140 |
具有多功能的多向擠壓強變形模具及其工藝方法 |
CN202211139361.5 |
2022-09-19 |
CN115415464B |
2025-03-25 |
駱俊廷; 趙靜啟; 邢世平; 黃安琪; 王鑫宇; 張春祥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多功能的多向擠壓強變形模具及其工藝方法,模具包括配合結構、模板、上模、下模和模套。第一下模的模腔具有三個工作面,第一下模的模腔的底面為矩形水平面,第一下模的模腔的側面為垂直于矩形水平面中相鄰兩邊的矩形垂直側面;第二下模的模腔具有四個工作面,第二下模的模腔的底面為矩形水平面,第二下模的模腔的側面為垂直于矩形水平面中相連三個邊的矩形垂直側面。上模的模腔包括矩形水平面和矩形垂直側面;上模的矩形水平面和下模的矩形水平面平行,上模的矩形水平面和矩形垂直側面互相垂直。本發(fā)明通過組合模腔實現(xiàn)坯料不同形式的多向擠壓變形,使晶粒組織得到細化,同時降低變形后坯料的取出難度,改善坯料的綜合性能。 |